(相關資料圖)
走進肥城高新區東大封村,家家戶戶的房頂上,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迎著太陽閃閃發光,如同一座座小型發電站,源源不斷輸出綠色動能。
“利用閑置屋頂安裝光伏板,農戶平均每年獲得租賃費近700元,光伏發電不僅為村民帶來了穩定收益,村集體每年還可以收到協管費6萬元。”東大封村黨支部書記楊仁庚說。
推動光伏產業發展,肥城市堅持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充分挖掘統籌采煤塌陷地、荒山荒坡、水面等可利用的資源,走出綠色發展之路。
天合150兆瓦農光+漁光互補項目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和泰安市確定的重點項目。該項目利用現有采煤塌陷地,配套建設各類特色大棚,構建“棚下種植、棚上光伏”“水面光伏電站、水下漁業養殖”的新模式,打造集有機蔬菜及菌菇種植、特色旅游、光伏發電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業旅游綜合體。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1.8億度,實現年銷售收入3億元。
“系統參數正常,設備運行平穩,匯報完畢。”隨著一聲匯報,老城光伏電站主控室內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近日,山東華電肥城老城光伏項目完成首批并網發電。
華電肥城老城光伏項目總建設容量200兆瓦,本期并網24兆瓦。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后,年可發電3億度。
光伏發電只是肥城發展綠色生態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肥城市立足資源環境條件和發展實際,不斷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真正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據測算,今年肥城市綠色電力裝機總量將達到1500兆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