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衡水市“桑梓情 心永衡——衡水‘學子回歸計劃’之人才夜市”,在市區上海公館廣場熱鬧開場。該活動將群眾喜聞樂見的夜生活消費場景和人才交流場景相融合,讓夜市煙火氣帶動公共就業服務聚人氣、接地氣。據統計,此次活動共吸引1.5萬余人次入場,互動參與人數4000余人,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萬余份,提供咨詢3000余人次,累計發布7000余個工作崗位。通過“人才夜市”引才聚才的虹吸效應逐步顯現,學子回歸的集聚效應持續增強。
【資料圖】
努力實現人才興市、人才強市,把基礎教育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近兩年,衡水市研究出臺了《衡水產業人才政策“十四條”(試行)》《人才技能強市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等多項人才新政,強力推進衡水“學子回歸計劃”,近兩年高校畢業生回衡人數年均增長20%以上。
巧挖衡水籍“人才富礦”
整理安全管理臺賬、落實安全培訓計劃、對全市重點燃氣項目進行安全評估……近日,在衡水華潤燃氣有限公司,去年7月正式入職的北京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景縣籍青年辛國龍已對自己安檢班組的工作駕輕就熟。
去年3月份,得知衡水華潤燃氣有限公司有對口招聘意向后,辛國龍毫不猶豫遞出了簡歷。“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上升空間很大,人才政策和待遇也挺好,加上離家近,方便照顧父母,所以我選擇回到家鄉工作。”辛國龍說。
近年來,像辛國龍這樣在外求學返回家鄉就業創業的衡水籍學子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由于衡水蒸蒸日上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得益于衡水市實施精準引才聚才的創新舉措和求賢若渴的人才戰略。
衡水市是教育大市,如何將教育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去年以來,該市大力實施衡水“學子回歸計劃”,巧挖衡水籍“人才富礦”,通過開發“衡水學子回衡就業創業”小程序、一對一精準幫扶、開展社會實踐與專場招聘、搭建回歸創業平臺等多種方式,精準引才聚才,廣泛吸引衡水籍優秀學子返鄉就業創業。
信息化分析,摸清人才“在哪里”。該市對歷年高中畢業生進行摸底,將有影響力、有知名度、有硬實力的校友,如大型央企、國企、知名民營企業的企業家以及國家重點院校、科研院所校友負責人,納入知名校友名錄,并按照行業,對知名校友進行分類。截至目前,收集完善學子信息9.4萬余人,篩選知名校友5963人,涉及金融、法律等10個行業,學子信息庫建設取得階段成果。該市還對衡水市生源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實名制管理,逐一發送短信推送招聘活動和就業創業政策,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幫扶。
常態化聯系,掌握人才“想什么”。該市通過多種方式保持與學子的溝通聯系,充分利用網站、微信、電臺、報紙等平臺,定期宣傳推介人才政策、就業創業信息及典型事跡,進學校、進企業廣泛宣傳,鼓勵更多學子回鄉發展。同時根據學子實際,對校友進行分級管理,組建創業召喚師團隊,完善跟蹤聯系機制。
發揮引才留才政策效力
“市縣兩級成立了工作專班,研究建立市縣企三級聯動機制和周報告、月調度工作機制,及時了解各地行動開展情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系,充分了解企業急需人才的類型、數量,編制印發產業急需人才目錄,精準助力企業引才。”衡水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孫永壯介紹。該市將產業人才政策等人才新政與就業創業政策打包落實,發揮政策效力,配強綜合配套措施,打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創業、安居樂業的良好生態。今年以來,為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落實社會保險補貼212人、167萬元,為參加就業見習的高校畢業生1481人次落實見習補貼707萬元,在全市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5111人次。
該市還根據用人單位需要,謀劃開展了“12+N”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不間斷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招才引智活動,激發學子回歸建設的熱情。創新開展“人才夜市”,將“夜間經濟”與“人才經濟”相結合,全力打造“桑梓情 心永衡”衡水學子回歸品牌,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氛圍。聯合人社、教育、團委等部門,搶抓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黃金期”,以情感為紐帶,多方式、多層次開展學子召喚活動,引導大學生返衡留衡。
衡水市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作用,深入企業、基層一線收集崗位信息,多渠道、多形式挖掘就業崗位,相繼舉辦百日千萬網絡招聘、金秋招聘月等高校畢業生就業專項活動,根據求職意愿有針對性地進行崗位推薦。并全面推廣“直播帶崗”新模式,將招聘會搬到直播間云端,并向縣級延伸,利用“直播帶崗”傳播廣的優勢,通過秀美家鄉、政策吸引、典型帶動、企業實力等方面的展示,有力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好就業創業。今年以來,共舉辦線上線下就業招聘會98場次,1.2萬余家企業提供職位8.6萬余個,3萬余人達成就業意向。
同時,該市用好“衡水人才網”線上人才交流平臺,開展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目前網站注冊用人單位1400余家,發布人才招聘崗位3萬余個,實時宣傳發布我省及周邊省市24所高校校園招聘活動信息。該市還在每個縣(市、區)打造3個以上高標準零工超市,探索建設數據平臺和微信應用小程序,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使其在服務企業、推動就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目前已建成零工超市1922個,全市鄉鎮(街道)實現全覆蓋,對接企業7477家,成功服務1.2萬人次。
謀劃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恭喜你通過考核,祝你早日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在衡水眾成創業基地的創業培訓結課考試中,懷揣創業夢想的何花順利拿到了結業證書,開啟了人生的創業之路。經過兩個月的緊張籌備,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式入駐衡水眾成創業基地。
大學畢業后經歷了擇業的迷茫,何花萌生出回鄉創業的念頭。可是創業的第一步,要解決資金和場地問題,核算成本后,何花有點打退堂鼓。從網上看到眾成創業基地的信息后,低門檻的入駐條件為她打開了思路。
“本打算報名試試,沒想到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從路演到審核,每一步都有負責人為我們把關。”何花心里滿是感激,“入駐眾成創業基地后,不僅房租水電免費,政府還給我們提供工商、稅務、創業、法律、安全等方面的創業指導服務。”何花經營的公司主要從事健康項目推廣,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衡水選拔賽中獲得優秀獎,這也更堅定了她要把事業做大做強的信心。“公司正在謀劃創辦社區健康體驗館,未來兩年還規劃在衡水建立生產基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回饋社會。”何花話語中透露著堅定,“我一定努力干出一番事業!”
在衡水,像眾成創業基地這樣的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共有30多個。為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衡水市人社局不斷加大對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建設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積極謀劃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為創業團隊和公司提供創業指導、政策幫扶、資金對接等服務。目前,全市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已吸引1500余個創業團隊登記入駐。
該市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變“各自為戰”為“協作聯動”,他們將學子創新創業目標任務分解下達至各縣(市、區),市縣兩級成立衡水“學子回歸計劃”工作專班,建立了臺賬報送工作機制,針對各縣(市、區)報送數據,采取隨機電話核查、后臺社保數據比對等方式,在保證“量”完成的同時,確保“質”的提升。
為指導學子創業,該市創新建立了就業政策庫、創業指導專家庫、就業指導專家庫、創業項目庫、服務機構庫、就業創業典型庫等就業服務“六個庫”,探索形成了衡水學子回鄉創業指導團。目前,就業指導專家庫選聘專家51名,創業指導專家庫選聘專家146名,涵蓋資深教授、企業家、專業創培師、經濟財務法律領域專業人才、投融資機構高管等。該市加強人才載體建設,助力企業引育高層次人才。今年新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全省6家),河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家;擁有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2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和工作室升級建設項目1個,獲上級資金支持620萬元。
編輯:閆海雪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