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17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金融保險研究室主任龍文軍在2023期貨助力鄉村振興暨“保險+期貨”創新發展大會上表示,我國農業和農村進入最好發展時期,農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扎實推進。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需要增強資本力量,創新資本市場服務“三農”發展路徑。
本次會議由期貨日報、商丘市金融工作局、寧陵縣人民政府主辦。
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龍文軍建議,可以從融資、資源配置和風險控制與管理方法三個方面,優化資本市場服務“三農”創新發展路徑。
“優化融資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通過上市和并購的方式融資,帶動就業反哺地方經濟;創新融資產品,支持鄉村振興票據的發行、經營權資產的抵質押、鄉村綠色信貸,建立鄉村振興基金、綠色基金等新型融資產品;提升融資服務,推動鄉村線上普惠的落地實施,降低融資成本,擴大普惠金融的覆蓋面。”龍文軍說。
龍文軍表示,資本市場要注意引導和配置資源,通過資本可以促進加工業、旅游業等產業納入鄉村發展體系,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實現多個產業融合,提升資源的利用率。農民可以將土地經營權承包給企業獲得收益,企業經營也有利于提升產業收益效率,農民與企業合作可以構建從生產加工到銷售配送一體化的產業鏈。依托自然生態資源的文旅融合、康養教育等產業不僅可以提高鄉村經營主體的收益能力,還能推動產業發展與生態銜接。
龍文軍說,要發揮保險的托底作用,農業保險不僅能提供保險賠付、分散經營風險,還能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和金融素養。“保險+期貨(權)”模式等的創新,很好利用了保險行業承保理賠的作用和期貨行業風險規避的功能。要關注擴大風險補貼,構建農村金融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將保險的作用發揮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