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記者從央行獲悉,央行正式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通過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的各類企業提供碳減排貸款。
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發放對象暫定為全國性金融機構。央行將通過“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對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相關企業發放的符合條件的碳減排貸款,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利率為1.75%。
初期支持突出“小而精”
“理論上,碳減排支持工具可以有綠色再貸款、再貼現,差異化存款準備金率、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操作(TMLF)等。碳減排支持工具與央行推出的其他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工具類似,即向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機構定向提供低成本資金,要求金融機構為節能環保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的金融支持。”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中國銀行保險報》指出。
目前,這項結構性貨幣工具將會惠澤哪些實體經濟領域?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碳減排支持工具精準支持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領域,初期支持范圍將突出“小而精”,重點聚焦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等領域。
具體來看,清潔能源領域主要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000591,股吧)利用、生物質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氫能利用、地熱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熱泵、高效儲能、智能電網、大型風電光伏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戶用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跨地區清潔電力輸送系統、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等。
節能環保領域主要包括工業領域能效提升、新型電力系統改造等。碳減排技術領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等。后續支持范圍可根據行業發展或政策需要進行調整。
“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資金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而增加能源總體供給能力。金融機構應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融資支持,助力國家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
金融機構是將碳減排支持工具傳導到實體經濟的關鍵一環。一方面,央行將為其提供低成本資金;另一方面,強調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的真實性、有效性。
央行要求,碳減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采取“先貸后借”機制。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企業提供的碳減排貸款利率應與同期LPR大致持平;發放貸款后,可向央行申請資金支持。央行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利率為1.75%,期限1年,可展期兩次。
同時,央行強調,金融機構在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時,必須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透明。央行有關負責人強調,金融機構在申請該工具時,需提供碳減排項目相關貸款的碳減排數據,并承諾對公眾披露相關信息。同時,金融機構需參考碳減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環評報告或其他權威評估報告,以及貸款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計算貸款的年度碳減排量。
此外,金融機構獲得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后,需按季度向社會披露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減排領域、項目數量、貸款金額和加權平均利率以及碳減排數據等信息,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董希淼表示,碳減排支持工具要具有可操作、可計算、可驗證等三個特點,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做到公開透明,即金融機構運用碳減排工具資金的信貸投向、取得成效要及時準確披露,并接受各方監督,確保政策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