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會議”)要求,進一步采取市場化方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會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部署了支持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這是明年穩增長政策的重要一環。
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
疫情發生后,為向小微企業紓困、支持復工復產,人民銀行特別創設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兩項工具在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并兩次延期,第二次延期到今年年底。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不夠樂觀。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認為,近期奧密克戎病毒開始向全球擴散,我國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繼續保持平穩運行面臨很多挑戰。
在這種背景下,會議提出,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從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銀行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按余額增量的1%提供資金,鼓勵增加普惠小微貸款。
據民生銀行(600016)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這有助于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信貸規模增長,優化信貸結構,從而實現穩增長的目的。根據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這種形勢下,出臺上述政策相當于對原有政策的延續,有助于繼續發揮其對市場主體的支持作用,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結構性貨幣政策再發力
12月7日,人民銀行曾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此次國常會確定“從2022年起,將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納入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計劃管理”,又將為銀行發放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提供更多資金支持,有助于降低資金成本,激發銀行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的比例。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主要突出對增量貸款的支持,而將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納入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計劃管理主要能降低投放信用貸款的資金成本,兩種方式“量價并舉”,契合小微企業實際需求,能引導銀行持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并提高信用貸款比例,幫助小微企業走出困境。
光大銀行(601818)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無論是“余額增量1%”還是“將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納入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計劃”,都屬于激勵地方法人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舉措。周茂華認為:“這種結構性小微信貸工具創新優點多,有助于提升政策傳導,起到精準支持小微企業的作用,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地方中小銀行負債壓力制約。”國內在保持總量政策適度擴張的同時,會更倚重結構性工具,提升政策效率。
加快拔掉“數據煙囪”
我國中小微企業長期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背后的因素非常復雜。部分原因在于,中小微企業抵質押物不足、基礎信息數據缺乏,影響和制約中小微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服務。金融機構難以掌握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真實狀況,無法對經營管理、財務狀況、發展前景等進行分析,金融服務尤其是信貸支持無從談起。
針對這種現實情況,會議提出,構建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以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為導向,在依法依規、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動市場主體注冊登記、行政處罰、司法判決及執行以及納稅、社保繳費等信息共享,助力銀行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
在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看來,構建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能夠集聚小微融資相關的要素,以科技手段對小微融資進行賦能,既有利于提升小微融資的流程效率,增強小微主體的可獲得感,也能使銀行從更為廣闊的維度去識別和定位自身的小微客群,從而提升服務小微主體的質效。
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更突出,發展信用貸款面臨信用信息較少的問題。建設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有助于完善小微企業信用信息,減少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推動銀行業采用信用貸款的方式支持小微企業。
201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曾提出,“從戰略高度抓緊抓好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下一步,董希淼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破除信息壁壘,拔掉“數據煙囪”,不斷完善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要積極建設區域性大數據平臺,為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提供更有力支撐。金融機構內部、金融機構之間要加強數據治理,逐步統一建設標準,整合內部與行業數據資源,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實現各類數據的有效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