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多金融機構積極行動,幫助在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復工復產。尤其是針對重點行業,如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不斷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上企業高效融資。
自3月份以來,上海市各金融機構共向731家抗疫物資保供企業、物流企業發放貸款335億元,向餐飲零售、旅游運輸等受疫情影響的1萬多家企業發放貸款723億元。 ]
作為經濟中心城市,上海承擔著國內國際市場戰略連接的重要作用。此輪疫情封控以來,在眾多金融人的駐守之下,上海的金融服務從未停歇,金融市場穩定運行。
一方面,以上海清算所、上海票據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等為代表的金融基礎設施機構有效應對,保障要素市場平穩運轉,對外服務正常開展;另一方面,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通過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延長還款期限、創新產品服務、減費讓利等舉措支持企業恢復生產,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市主要大中型中資銀行普惠貸款余額超過6400億元,同比增長30%;同時,自3月份以來,上海市各金融機構共向731家抗疫物資保供企業、物流企業發放貸款335億元,向餐飲零售、旅游運輸等受疫情影響的1萬多家企業發放貸款723億元。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復工復產,金融脈動同樣不息,持續護航城市核心功能運行。
金融基礎設施平穩運行
作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上海集聚股票、債券、期貨等各類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14家,金融市場年成交總額突破2200萬億元。防疫期間,金融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對保障國際金融中心功能至關重要。
記者了解到,自上海封控以來,在滬的多家金融基礎設施機構有效應對,確保市場穩定運行。“銀行間本外幣市場各類產品交易、對外服務均正常順利開展”“公司業務經營與系統運行情況良好”“公司債券、外匯、利率、大宗商品等各項業務均順暢開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票據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相關負責人曾于3月末對第一財經稱。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承載著我國銀行間市場利率、匯率等基礎要素基準價格生成、交易主平臺運行維護保障等核心職責。為保障銀行間市場平穩運行,外匯交易中心提前布局,交易系統實現遠程接入,支持市場機構居家交易;除交易室現場交易等傳統模式外,交易中心還提供了安全的互聯網、虛擬專線網絡(VPDN)等“專用道”遠程接入,有效滿足疫情期間機構居家交易需求,為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超過4000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作為國家系統重要性金融基礎設施,上海清算所也出臺了諸多舉措。比如,安排專人進行業務風險監測和數據統計,快速制定疫情防控期間的債券、外匯等業務應急工作預案,提前摸排受疫情影響地區市場機構的業務應急辦理需求,切實保障債券發行托管、外匯中央對手清算等各項業務安全穩定運行等;同時,開通業務辦理“綠色通道”,持續跟進招標發行、違約處置、“南向通”等重點業務。
記者獲悉,上海清算所還于4月末支持中國進出口銀行成功發行“支持上??挂弑9?rdquo;主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將專項用于支持上海企業防疫保障和疫情期間維持供應鏈生產。本期債券發行規模為50億元,發行利率為1.74%,認購倍數達4.7,投資者認購積極。
由于涉及大量數據,票據市場的運行同樣面臨著考驗。記者了解到,上海票據交易所加強線上業務受理,及時通過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向市場機構發布相關通知,引導機構以線上方式辦理業務;同時,主動了解市場困難,組織人員對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的金融機構進行電話訪談,重點了解機構及其票據業務條線受疫情影響情況,形成相關報告并針對性形成解決方案等。
支持“鏈”上企業高效融資
不僅是金融基礎設施有序運行,防疫期間,眾多金融機構也在積極行動,幫助在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復工復產。尤其是針對重點行業,如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不斷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上企業高效融資。
上海銀保監局此前發布的15條惠民保企舉措提到,要加強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金融服務,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以適當方式減少對上下游企業的資金占用,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解決流動資金緊張等問題。
同時,加大銀企對接、融資暢通力度,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增加外貿信貸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支持全球產業鏈協同發展等。
第一財經了解到,不少企業獲得相關支持。海優威是上海首批666家復工復產“白名單”中光伏產業鏈核心原材料重點工業企業,企業有多筆訂單等待交付,一旦延誤,客戶無法生產,將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為了保障企業生產不停止,工行上海分行科創中心啟動審核快速響應機制,僅用24小時就完成了資料收集、業務審批、銀行放款等一系列流程,為企業提供了5000萬元專項流動資金貸款,有力保障企業的復工復產。
受疫情反復、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外部條件影響,企業面臨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下游銷售賬期延長等問題,上海某制造業百強公司自有資金面臨一定壓力,該公司承接的船舶建造訂單達數百億元,工期安排緊密。在收到復工復產通知后,公司緊急調配資源,開展封閉管理模式,著手復工生產。
建行上海虹口支行了解到企業資金需求后,立即組成前中后臺柔性服務團隊,通過建行上海市分行“二十條”政策措施,緊急開通綠色通道,為其制定了專屬應急解決方案,采用全線上審批、電子影像材料確認等特殊流程,僅2天時間便完成了全流程操作,成功發放了4.75億元流動資金貸款,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得益于這筆資金支持,上述公司成功向上游供應商支付了材料及加工款項,確保了船舶建造進度,并逐步擴大生產規模,目前生產能力已恢復至70%。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部分高速公路出現服務區關停、防疫檢測站擁堵等情況,造成物流受阻,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物流是供應鏈產業鏈暢通的關鍵,而資金是物流企業正常運轉的“血液”。
此前監管部門提到,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加大向運輸物流企業和貨車司機等個人的信貸支持和保險保障力度,創新復工復產保險產品,如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按市場化原則優化審批流程,對承擔疫情防控和應急運輸任務較重的交通運輸企業提供靈活便捷的金融服務等。
在此背景下,銀行業持續加大對交通運輸業金融幫扶力度。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上海主要中資商業銀行對貨運司機和貨運物流小微企業信貸余額280億元,較年初增長12.4%。
比如,上海銀行(601229)利用“商車貸”服務為長途物流卡車司機、城市配送經營者、個體工商戶等特殊群體購買各類經營性用車提供資金支持,對于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運輸行業從業人員,尤其是貨車司機,制定差異化措施予以紓困,滿足其緊急貸款或特殊還款需求。截至目前,上海銀行已為逾4.3萬名卡車司機提供相關服務,信貸支持余額近40億元。
加大征信保護與減費讓利力度
在傾斜信貸資源的同時,隨著征信越來越受重視,多家金融機構明確表示要加大征信保護,支持企業信用修復,做好征信權益保障工作。
央行上海總部日前發布的措施提到,金融機構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逾期信貸業務,不作為逾期記錄報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企業,依調整后的還款安排報送征信記錄;已經報送的,按征信糾錯程序予以調整。
對此,銀行積極響應。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稱,將加大征信保護,主動對受疫情影響導致貸款還本付息臨時性、階段性違約的企業,按照監管部門要求予以及時處理,幫助客戶合理做好征信保護工作。
浙商銀行上海分行表示,對于受疫情影響,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及時續貸或付息且已報送征信逾期記錄的個人信息主體,按照相關要求提供證明材料,優先處理因疫情防控產生的征信異議和投訴,同時加強審核,防范借機“征信修復”。
此外,減費讓利也被視為重要舉措。此前上海發布的21條抗疫助企政策曾提到,支持地方金融組織適當降低對抗疫相關的中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的貸款利率、擔保費率、典當綜合費率等融資成本。
比如,對防疫重點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2022年新申請的銀行貸款,上海市融資擔保中心融資擔保費率為0.5%,再擔保費率減半收取,對創業擔保貸款繼續免收擔保費;對在抗疫工作中發揮突出作用的企業,相應減免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掛牌、融資、發債審核費,對為防疫企業提供掛牌、融資、發債服務的中介機構,相應減免其預審服務費。
記者從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處了解到,自疫情封控以來,該行積極減費讓利,主動承擔抵押物保險費、評估費、抵押登記費,對小微企業減免開戶手續費、賬戶服務費、轉賬匯款手續費、電子銀行服務費等費用。疫情期間,對重點企業提供特別優惠貸款利率政策。
上海銀行也表示,疫情防控時期,該行加大“五個降低”政策(降低人民幣轉賬匯款手續費、降低銀行賬戶服務收費、降低電子銀行服務收費、降低支付賬戶服務費、降低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執行力度;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區域,積極推動與保險、擔保等合作機構共同減費讓利。據了解,截至3月末,上海銀行已降費2797萬元,惠及28萬中小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