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實施完成,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5月底前都要出臺實施細則。”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后,央行發布20條措施全方位發力保障小微信貸融資。
5月26日,人民銀行印發《關于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的通知》(下稱《通知》),從制約金融機構放貸的因素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包括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優先安排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核銷計劃,確保應核盡核;加強財政金融政策協同,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情況與財政獎補等掛鉤等重要內容。
小微企業是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的重要載體。業內認為,《通知》針對各類頑疾精準施策,對長期以來困擾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難題進行了回應,為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提供了重要指引。
健全容錯安排和風險緩釋機制
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連續多年實現“量增”“面擴”“價降”。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金融機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20.8萬億元,為2018年初的2.5倍,同比增速達24.6%。普惠小微授信戶數 5039 萬戶,是2018年末的2.2倍,同比增速達42.9%。2021年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93%,比2020年下降0.22個百分點。
但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仍有短板。包括激勵約束機制發揮不充分、內生動力仍有不足、“懼貸”“惜貸”現象仍然存在等。
“這既與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模式有關,也與小微企業缺抵押、缺擔保、缺信息的經營特點有關。考慮到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需要進一步深化針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供給側改革,更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中國銀行(601988)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
針對各類頑疾,《通知》堅持問題導向,對長期以來困擾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難題進行了回應。
具體而言,一是健全容錯安排和風險緩釋機制。包括改進針對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處置方式、強化銀政擔保緩釋風險等。其中,特別明確“優先安排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核銷計劃,確保應核盡核。用好批量轉讓、資產證券化、重組轉化等處置手段,提高小微企業不良貸款處置質效。對長賬齡不良貸款,爭取實現應處置盡處置。”
業內認為,這些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從內部入手完善對小微企業信貸資金的全流程管理,有利于調動相關人員積極性、確保資產質量。
二是完善激勵制度和評估考核機制。包括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增加對小微企業的信貸資源傾斜、優化貸款定價機制、提高信用貸款占比等。《通知》明確,要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逐步轉變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國有企業等的傳統偏好,扭轉“壘大戶”傾向,減少超過合理融資需求的多頭授信、過度授信,騰挪更多信貸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三是多方入手拓展金融機構資金保障及渠道建設。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優先運用央行投放的流動性支持小微企業、確保完成小微企業信貸增速目標、允許金融機構適度拓展資金來源和資本補充渠道、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強化與外部平臺對接等。
四是強化科技賦能提高服務質效。包括健全小微金融服務體系、提高金融科技手段應用、推動涉企信息共享、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等。
梁斯稱,《通知》發布直面長期以來困擾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各類難題,為金融機構更好推動業務開展提供了根本指引。另一方面,如何服務小微企業發展是世界性難題,《通知》的發布旨在打造我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長效機制,建立服務小微企業的“中國模式”,這是我國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做出的積極探索,在逐步成熟后有望成為全球典范,這也為金融機構如何更好破題服務小微企業提供了新思路。
拓寬多元化信貸資金來源
“目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已經步入深水區,應從追求規模和速度轉向追求質量和效能,應通過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優化小微金融服務生態,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有效性、精準性。”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
在持續增加小微企業信貸供給方面,《通知》提出,各金融機構要圍繞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目標,結合各項貸款投放安排,科學制定年度普惠小微專項信貸計劃,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單列信用貸、首貸計劃,加強監測管理,確保貸款專項專用。全國性銀行分解專項信貸計劃,要向中西部地區、信貸增長緩慢地區和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傾斜。地方法人銀行新增可貸資金要更多用于發放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確保涉農和普惠小微貸款持續穩定增長。
在拓寬多元化信貸資金來源渠道方面,鼓勵金融機構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存量信貸資源。通過加大利潤留存、適當控制風險資產增速等,增加內生資本補充。繼續支持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配合有關部門指導地方政府用好新增專項債額度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鼓勵資質相對較好的銀行通過權益市場融資,加大外源資本補充力度。
董希淼認為,對中小銀行,應在貨幣政策、資本補充、資產處置等采取更多的差別化支持措施,支持中小銀行穩健可持續發展,鼓勵中小銀行更好地發揮體制機制靈活、貼近市場和客戶等優勢,“門當戶對”地服務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