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雪峰在直播中表示“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把他打暈”引起熱議,重慶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張小強則發文,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被網紅忽悠……
(資料圖)
6月底,正趕上今年高考完的準大學生查分數、填志愿,也是新一批大學生離開校園踏上社會的時候。
在當今社會,文娛行業正迅速發展并呈現出豐富多樣的形態,從電影、電視劇、音樂、舞臺劇到游戲、動漫、虛擬現實等,文娛行業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與藝術體驗。然而,對于即將步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選擇從事文娛行業可能面臨一些挑戰與困惑。
作為文娛行業的長期觀察者,小娛做了一份文娛行業從業者調查問卷,并進行簡單的分析,本調查旨在了解文娛行業從業者的工作情況、就業趨勢以及個人經驗等方面的信息,挖掘潛在的職業機會,以便為即將畢業以及將要踏上大學校園的大學生提供有關指導的參考。
本調查包括12個選擇題和一個問答題,涵蓋了從業者的職業信息、工作環境、職業發展、薪資情況、行業趨勢等方面的內容,力求為想要從事此行業的年輕人提供盡量全面的參考。
1.文娛行業從業者的男女比例
文娛行業的男女比例是女性偏多,撐起了文娛行業的半邊天,占比超過五成,而男性從業者占比四成左右。
2.文娛行業的年齡比例
從年齡上看,30-40歲(80后-90后)的文娛從業者是這個行業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同時,隨著文娛行業的市場發展成熟度變化,從業者也逐漸走向年輕化,00后和95后開始進入文娛行業;而70后的存在感變得越來越低。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文娛從業者的挑戰可能會越來越高。
3.從業者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否具有創意性
就創意性來講,創意可以說是文娛行業發展的命脈了,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具有創意性,另外的從業者則認為目前的工作不具備創意性。
4.工作的城市
從工作地點來看,從業者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城市工作的人數最多,其次是其他的一些省會城市,非省會城市的從業者較少。由此可見文娛行業的發展極其依賴于經濟水平和以及高質量的信息傳播和通訊成熟度。
5.文娛行業目前從事的職業
從問卷結果來看,在職新媒體運營的文娛行業從業者占比最多,其次是市場公關,這兩大職業成為文娛行業的中堅力量,由此可見,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企業需要利用現代媒體和技術來推廣營銷,運營和公關成為了文娛行業中不可忽視的角色,未來的需求量可能會越來越多。
6.從事文娛行業的時間
從數據上看,三分之一的從業者進入文娛行業已經3-6年,超過十年的從業者也不在少數,說明文娛行業的發展前景市場狀況和是值得大多數人在這個領域繼續深耕的。
7.薪資狀況
以薪資狀況來講,文娛行業的薪資待遇還是非??捎^的,超過七成的從業者薪資在10000元以上,其中收入15000元以上的人數達到了五成,但也不乏有一成左右的從業者薪資在5000元以下。整體行業目前產值較低,效能有限,內娛也沒有國際競爭力,無法像其他產業一樣有國際化的反哺能力,現有的薪資反應了行業現狀
8.對當前薪資是否滿意
從數據來看,將近六成的從業者對自己的薪資表達出了不滿意的態度,認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這里小娛就聯想到少數明星大腕的高額收入,同處于文娛行業,薪資卻有著天壤之別,讓人不得不思考如何把文娛產業做大做強同時,縮小明星大腕與普通從業者的收入差距。
9.文娛行業的競爭優勢
從競爭優勢來看,由于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消費者對于文娛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且文娛產品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因此從業者對于新熱點的反應能力和想法有一定要求,因此大多數從業者都認為文娛行業具備發展前景好、自由性強以及工作內容有趣等優勢。
10.文娛行業的劣勢
從數據來看,從業者認為文娛行業具有各種各樣的劣勢,但首當其沖的還是薪資待遇差,這可能是各行各業都在面臨的問題,疫情過后經濟雖然已經在復蘇,但整體大環境還是不好,在這種宏觀情況下,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繼續努力。
11.文娛行業發展前景
從問卷結果來看,超過六成的從業者認為文娛行業的前景一般,可能是由于目前文娛產業的創新性不足,營銷手段較為單一,缺乏多樣化的營銷策略,但未來,小娛相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文娛行業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
12.文娛行業所需人才
從文娛行業所需人才來看,創意是文娛產業的核心價值和靈魂,超過七成的從業者一致認為文娛行業最需要創意型人才,看來只有傾注更多的創造力,才能創造出歷久彌新的文娛產品,才能在文娛行業里扎根。
以上就是文娛行業從業者的調查報告,感謝每一位參與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