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紅芳
6月28日,第十五屆中國留學人員南京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用廣納賢才的滿滿誠意,讓南京成為名副其實的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和創新創業首選地。”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向海內外留學人員發出熱情邀請。
南京留交會自2008年以來已舉辦十四屆,累計引進海內外人才7500多人,促成2600多個項目落地,成為海內外人才交流的一張名片。本屆留交會圍繞“筑高水平人才平臺,促高質量創新發展”主題,組織26場招才引才對接活動,為城市和人才“雙向奔赴”提供平臺。
(資料圖片)
面試補貼、跟蹤服務增強人才歸屬感
本屆留交會吸引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的近千名海外留學人員和國內高校博士參加,人才專業涉及集成電路、智能汽車、鋼鐵石化、軟件信息、人工智能、節能環保等行業領域。
哥倫比亞大學精算碩士張瑩和表姐一大早就來到2023海外赤子南京對接會現場,逐個攤位了解招聘信息,與招聘主管洽談。張瑩坦言,自己在美國待了7年,也有就業機會,但始終沒有歸屬感,“這兩年,回國找工作的同學越來越多,也讓我堅定了回到家鄉的念頭。”
中國科學院大學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專業博士生陳慶慶,一到現場就直奔電子科技集團招聘攤位。“這些招聘信息前兩天就在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群里公布了,這家單位所提供的崗位跟我的專業非常契合,所以我投了簡歷,今天到現場再溝通一下。”陳慶慶對南京印象特別好,“來這里找工作還可以領1000元面試補貼,感覺特別溫暖。”兩年前,南京出臺政策,對來寧求職人員每人發放一次性面試補貼。
當天的留交會上,69家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現場提供了300多個博士后和800多個博士崗位。70余家優秀企業推出近300個高薪崗位,其中年薪30萬元以上崗位有近200個,年薪50萬元以上崗位有近70個。
經過層層比拼,32位選手獲得今年“贏在南京”海外人才創業大賽一、二、三等獎,成了留交會上的“香餑餑”,每人都收到至少3個創業園區、開發區的落戶、考察邀請。據了解,這些選手落戶南京,符合條件的可享受D類人才安居待遇,可優先選購商品住房,相關部門還將全程跟蹤服務落地項目,促進創業人才團隊與當地產業深度融合。
發布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促進精準對接
當天,南京市人社局發布了《2023年度南京市創新型產業集群緊缺人才需求目錄》。目錄緊扣南京正在構建的“2+6+6”創新型產業集群產業導向,選取了309個緊缺人才需求崗位,其中專業技術類崗位226個,以期為相關政策制定部門、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參考。發布重點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也成了每年留交會的“保留節目”。
數據顯示,依托已有產業基礎與科創資源,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新型電力(智能電網)兩大產業人才緊缺現象較往年有所緩和,但高精尖及“卡脖子”技術人才依然供不應求。
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型材料和航空航天六大產業高端人才需求旺盛,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產業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分別為89.04%、81.04%、80.03%、67.19%。其中,年薪在25萬—40萬元比例最高的產業為集成電路,占比達31.90%;年薪在40萬元及以上比例最高的產業為新能源汽車,占比51.58%,其中雷達算法工程師、自動駕駛算法工程師的年薪超過50萬元。報告顯示,即便用人單位開出較高的薪酬仍難覓合適人才,往往需要進行精準引才、融合式培養。
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基因與細胞、元宇宙、未來網絡與先進通信、儲能與氫能這六大未來產業,依托于現有產業基礎快速發展,對人才需求驟增,相關部門需對應做好人才儲備與培養工作。
記者注意到,一些緊缺崗位也紛紛攜高薪亮相。中船鵬力(南京)科技集團當天招聘高分子材料研發人員、智能工廠架構師等8位博士,年薪都在40萬元以上。公司為每一位人才設置了個性化晉升通道,吸引不少博士現場咨詢,但半天下來只收到6份簡歷。招聘負責人談仁梅說,現場提供的崗位已招聘很長時間,“主要是目前高校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存在偏差,比如很多高校開設有高分子材料研發專業,但都偏向金屬材料,其他材料方向的很少;一些高校這兩年開始培養智能工廠架構師,但因市場需求量太大,仍然供不應求。”
建立人才服務聯盟,抱團吸引高端人才
當天留交會上成立的兩大人才服務聯盟引發業內關注:一個是由20家國內外知名獵頭公司成立的南京未來人力資源開發與研究院全球引才服務聯盟,另一個是由23家數字經濟領域博士后工作站單位組成的南京數字經濟博站聯盟。
近年來,獵頭公司在高層次人才對接中發揮的作用愈發明顯。南京未來人力資源開發與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春霸表示,首批20家聯盟成員匯聚了全球獵頭行業的領軍人物,聯盟成員服務近萬家用人單位,在全球9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大家的業務各有特色,成立服務聯盟,定期交流,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一方面強化與政府、企業間的合作對接,另一方面可以根據人才需求定向推介地方人才政策、引才信息,有利于提高人才與用人單位的對接效率。
博士后人才是創新創業和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南京地區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4家、江蘇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08家。去年,南京共有32個博士后科研項目、18個在站博士后獲得地方政府配套資助250萬元。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立數字經濟博站聯盟,以產學研合作為紐帶,為南京數字經濟領域的學術交流、技術對接、項目合作搭建平臺,推進南京數字經濟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進一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