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未來十年的形勢,為自己保留盡可能多的選擇余地,將是一個聰明政治家的標志性做法。”本周,德國地區領導人呼吁修復“北溪”天然氣管道,強調它可以確保德國5到10年內的能源進口。
【資料圖】
據“今日俄羅斯”8月28日報道,在德國《經濟周刊》周一發表的采訪中,薩克森州長克雷奇默(Michael Kretschmer)警告說,除非盡快采取行動,否則海水將損壞管道,導致無法修復。
他主張,應該修復連接俄羅斯的“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這很重要,因為這一基礎設施可以確保我們在5到10年內的能源供應。”
“修復管道是世界上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把水抽走,把管道密封起來,然后安全啟動。”
克雷奇默挑明說,沒有人知道未來十年的形勢會是什么樣子,“為自己保留盡可能多的選擇余地,將是一個聰明政治家的標志性做法。”
今年6月,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警告稱,如果俄羅斯明年停止途經烏克蘭輸送天然氣,德國可能不得不縮減甚至關閉部分工業產能。他說,柏林當局不應忽視能源短缺帶來的經濟風險。
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關于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否會續簽一份將于2024年底到期的歐洲天然氣輸送合同,仍然存在疑問。
哈貝克稱,雖然德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但奧地利、斯洛伐克、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其他歐盟成員國仍然非常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他當時指出,如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根據歐盟的天然氣共享規則,德國將有義務出手相救,這將給國內的工業消費者制造麻煩。
去年9月26日至28日,位于丹麥水域附近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先后被發現至少4處泄漏。參與調查的各方均認為管道泄漏“是蓄意破壞”,其中瑞典安全局在事故現場發現炸藥痕跡。但對于可能的幕后黑手,至今仍眾說紛紜。
丹麥、瑞典和德國正分別開始對此進行獨立調查。俄羅斯方面曾多次呼吁共同調查,但遭西方國家拒絕。
今年2月8日,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在其個人網站發布調查報道,指“北溪”天然氣管道系由美國和挪威軍方在拜登的授意下策劃炸毀,但西方政府和媒體卻對此保持“詭異的沉默”。
在這一重磅爆料后近一個月,美國《紐約時報》和多家德媒同時援引不同消息人士放出新料,前者指認幕后黑手為“親烏”團體,后者亦聲稱“線索指向烏克蘭”。烏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否認烏克蘭與北溪管道事故有關,克里姆林宮則回應說,美德媒體的最新報道是在“協同釋放假消息”,企圖把公眾視線從真正的襲擊元兇身上轉移。
8月25日,德國電視二臺和《明鏡》周刊又援引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與烏克蘭存在關聯的肇事者可能是“北溪”管道襲擊事件的幕后策劃者。
調查人員認為,炸毀“北溪”管道的行動是在“仙女座”號游艇的協助下進行的。目前的調查重點仍集中在船上的六名特工身上。據悉,在爆炸事件發生前后,該特工小組一直駐扎在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