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半導體產業投資的風向標,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基金一期”)的一舉一動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10天前,大基金一期拋出了2022年首筆減持動作,減持對象為國科微(300762.SH)和景嘉微(300474.SH),減持比例均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這只成立逾7年的國家大基金已進入有序退出期。
根據記者統計,2021年,大基金一期在二級市場減持金額合計超79億元,算上2019年首筆減持套現逾20億元,該基金的減持規模已超100億元。
首筆減持套現20億
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由財政部為大股東聯合15家國資背景企業成立。
公開資料顯示,大基金一期累計投資74家公司,覆蓋制造、設計、封測、設備材料等產業鏈各環節的頭部企業,投資比重分別是63%、20%、10%、7%,撬動5000億元左右的產業和地方資金。
大基金一期的財務投資方式包括直接認購未上市公司的股份;已上市公司的股權協議轉讓、參與定增認購股份、轉股、出資共同投資項目等,主要是為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加速國產替代進程。
據介紹,2014~2019年屬于大基金一期投資期,2019~2024年為回收期,2024~2029年屬于延長期。二級市場中,大基金一期主要通過大宗交易和集合競價的方式進行減持,通過高位減持,投資獲利豐厚。
2019年12月20日,大基金二期成立不久之際,大基金一期啟動了首筆減持。當日,匯頂科技(603160.SH)、兆易創新(603986.SH)、國科微分別公告,持有兆易創新9.72%股份、匯頂科技6.63%股份、國科微15.63%股份的大基金一期計劃在15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分別減持不超過各家公司1%的股份。
記者統計數據發現,大基金一期首次減持三家芯片設計中,國科微為第一家獲得大基金一期實際注資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兆易創新、匯頂科技股權先前均以老股轉讓方式取得。
首筆減持的金額有多少?根據公告,大基金一期減持匯頂科技455.73萬股,減持金額12.6億元;減持兆易創新321.03萬股,減持金額7.98億元;減持國科微179.98萬股,減持金額0.97億元。三家減持金額合計21.55億元。
2020年,大基金一期相繼減持了多只半導體股。到了2021年,加速退出步伐,當年減持11只。
進入2022年,1月10日,國科微和景嘉微成為大基金一期年內首次減持的標的。其中,國科微是2021年半導體板塊炙手可熱的牛股,截至當日,國科微股價自上市以來的漲幅高達2797.14%,該公司兩年內被大基金一期多次減持。
從投資回報率來看,華創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16日,大基金一期投資瑞芯微(603893.SH)和國科微的回報率均超過10倍,長川科技、北方華創、滬硅產業-U等也有5倍以上的投資收益率。
高位精準減持,“說一不二”
由于大基金一期持股比重較高,其每次減持均為總股本的1%~2%左右,且幾乎每次都將減持計劃實施完畢。
記者統計2021年三季報發現,大基金一期共出現在23只半導體、芯片股票的十大股東之中,期末參考市值合計為 987.11 億元。其中,在景嘉微、北斗星通、三安光電、滬硅產業-U、通富微電、長電科技、國科微、賽微電子、安集科技等9家公司占流通A股比例超過8%。其中,部分個股正處于被減持期間。
與此同時,2021年是大基金一期減持最為密集的年份。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中芯國際(688981.SH)、兆易創新、長電科技(600584.SH)、晶方科技(603005.SH)、通富微電(002156.SZ)、太極實業(600667.SH)、三安光電(600703.SH)、瑞芯微、雅克科技(002409.SZ)、萬業企業等公司均被大基金減持。
分環節來看,封裝企業通富微電、長電科技、太極實業3只股被大基金一期減持,合計減持金額為22.38億元。
2021年5月20日,通富微電披露大基金一期減持計劃。經過兩次減持,2021年11月8日,共減持2%股份,減持總金額為5.61億元;同年11月16日,長電科技公告,大基金完成355.91萬股減持,套現12.3億元;晶方科技的兩筆減持金額分別為2.17億和2.30億元,一筆減持已完成、另一筆則處于進行中。此外,大基金一期減持太極實業的動作也相當迅猛。2021年8月2日~3日,該公司兩天合計被減持2106萬股,減持金額為1.95億元。
半導體設備環節,長川科技和萬業企業被減持。大基金一期在2021年兩次減持了該公司,分別于9月和12月實施完成,減持股份數量為909.98萬股、604.32萬股。根據公告披露的減持均價,減持金額合計為6.97億元。
萬業企業目前已正式進入集成電路四大核心裝備之一的離子注入機領域。2021年底,該公司披露大基金一期完成減持的公告,合計減持958萬股,減持金額2.52億元,當前持股比例降至6.07%。
設計環節是大基金一期投資較多的環節,這部分企業也成為2021年被減持的重點。
2021年初,存儲和MCU龍頭兆易創新就公告了大基金減持計劃,該公司當年度共計被減持兩次。首次減持于7月末完成,減持了總股本的2%、合計1131萬股,減持金額20億元;第二筆于12月完成,減持金額10.84億元,兩次合計減持30.84億元。
但凡是牛股,都逃不過大基金一期的減持套現。瑞芯微股價2021年內最高漲超200%,公司主要產品為智能應用處理器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大基金一期在瑞芯微IPO前取得公司2592萬股,并于2021年11月完成了541.84萬股減持,套現7.67億元。
北斗星通開拓了我國首個北斗民用規模化應用,發布了我國首顆多頻多系統高性能GNSS芯片。大基金一期在2021年9月對該公司減持507萬股,套現2.21億元。
作為大基金一期投資的第一個標的,國科微在2021年被減持360萬股,減持比例2%,合計減持金額為4.7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減持后,大基金仍持有國科微12.62%股權。
安集科技是2021年唯一被大基金一期減持的半導體材料股,兩次減持中有一次并未完成。2021年6月21日,安集科技公告稱大基金減持比例達1.25%,但因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本次減持計劃提前結束,減持金額為1.69億元。
首次減持未完成,大基金一期此后繼續減持安集科技。2021年11月25日~12月8日,安集科技又被減持53萬股,合計金額為1.57億元,目前這筆減持計劃已進行過半。
總結來看,大基金一期2021年已完成的減持金額合計達79.12億元,算上2019年的首筆減持,該基金的減持規模已超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