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新股破發潮仍在影響著A股市場打新生態。當前,投資者申購高價新股情緒低迷,令科創板個股的網上申購有效戶數創下開市以來新低。
5月30日晚間,昱能科技(688348.SH)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公告,網上投資者申購戶數為318萬,這項數據是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企業以外的最低值,即科創板開市34個月以來的新低。
而此前一個交易日(5月29日)申購的科創板新股華海清科,網上投資者申購戶數也僅有357萬,打新人數規模大幅低于科創板平均值。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4月份,科創板新股密集破發,投資者的打新熱情明顯走低,當月多只個股的網上有效申購戶數大幅低于科創板平均值。整體來看,百元股、百倍市盈率股是投資者“避而不打”的主要類型。
昱能科技刷新網上申購數刷新新低
昱能科技的發行價格為163元/股,發行市盈率為135.2倍,本次發行總規模為32.6億元。根據上交所提供的數據,本次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318.261萬戶,網上發行初步中簽率為0.03433058%。
318.261萬戶有多低?根據Wind數據,除了科創板開市首日上市的25只股以外,昱能科技的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為最低,即科創板開市34個月以來的新低。
2022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多只新股破發的情況,其中科創板新股破發較為密集。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科創板共有424家公司,其中37只股出現上市首日股價破發的情形,其中26只股為今年內上市。這26只股上市首日的平均破發幅度為-18.25%。
而截至目前,景業智能(688290.SH)、藥康生物(688046.SH)、長華光芯(688048.SH)3只股的股價已漲至發行價以上,其余23只股股價仍處于破發。
具體到昱能科技,公司的科創板IPO于今年4月獲證監會通過。今年以來,科創板有5只百元股發行上市,昱能科技的發行價格僅次于納芯微、華秦科技、翱捷科技-U,為年內科創板發行價第四高的新股。
本次IPO,公司擬公開發行新股2000萬股,擬使用的募集資金總額5.56億元,其中2.72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0.83億元用于全球營銷網絡建設項目、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最終,昱能科技實際募集資金32.6億元,超額募資近25億元。
遭投資者“拋棄”的昱能科技從事光伏業務,主要產品包括光伏微型逆變器等。光伏行業為近兩年內的高景氣賽道,板塊涌現出多只翻倍的牛股,昱能科技的營收凈利也保持著較高增速。
招股書顯示,昱能科技2019-2021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85億元、4.89億元、6.6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3.27%、27.29%、35.85%,實現歸母凈利潤0.22億元、0.77億元、1.0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70.74%、256.22%、33.99%。
一季度,昱能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51.61%;實現歸母凈利潤0.31億元,同比增長123.87%。公司預計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16%~243%。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發行價最高的禾邁股份,也是從事微型光伏逆變器業務,該股發行價高達557.8元/股。不過,禾邁股份上市首日未出現破發,股價僅于4月26日出現過收盤價破發的情形,此后迅速反彈。截至最新收盤日,禾邁股份報875元,近20日累計上漲44%。
百元股、百倍股遭打新一族回避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上市的424只科創板股票,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的均值與中位數分別為466.67萬戶、492.49萬戶。
數據顯示,科創板4月共計發行了13只新股,13只股的首日收盤價全部低于發行價。破發潮下,4月以來,投資者打新科創板的熱情已經明顯降低。當月上市的賽微微電(688325.SH)的有效申購戶數僅320萬戶;納芯微(688052.SH)、峰岹科技(688279.SH)的申購戶數也大幅低于板塊平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首日股價跌幅最高的5只股也均于年內上市,且均以未盈利狀態上市,分別是唯捷創芯-U(688153.SH)、普源精電-U(688337.SH)、翱捷科技-U(688220.SH)、海創藥業-U(688302.SH)、邁威生物-U(688062.SH),首日跌幅分別為36.04%、34.66%、33.75%、29.87%、29.6%。
整體來看,百元股、百倍市盈率股是投資者不愿打新的主要陣營。昱能科技以外,科創板另一只百元股華海清科(688120.SH)也將發行上市。該股前日披露了中簽結果,網上有效申購戶數為357.2033戶,數量也較低。
華海清科也是一只百元百倍的新股,發行價格為136.66元,發行市盈率為127.9倍。本次公司IPO擬募資10億元,最終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達到了34.9億元,超出了預計募資額近2.5倍。
華海清科主營業務從事半導體CMP設備,其是實現晶圓平坦化的關鍵工藝。根據招股書,華海清科背靠清華大學,目前的產品可應用于12英寸和8英寸生產線,公司已進入部分國際主流集成電路制造商在國內的大生產線。
2021年,華海清科的營收為8.05億元,基本由12英寸產品貢獻,可實現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的產業化應用,14nm制程產品已進入客戶驗證階段,收入規模、量產產品技術節點領先國內同行。
“4月大盤波動加劇、交投情緒低迷,科技股頻頻破發與之也有關。從供需角度來看,注冊制下,新股供應量充沛,令需求端承壓,場內無足量資金承接發行的新股。而詢價新規下,凡半導體、光伏等熱門賽道股,首發募資容易超募,且超募比例較高,新股定價不降反升。”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對記者說,“另外,科創板新股上市首日可以做融券業務,破發一旦出現,融券帶來的空頭壓力更大,進一步導致破發頻繁出現,但這本身也是市場化運行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