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醫藥基金終于要回本了!”多位投資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兩個月來,醫藥板塊持續回暖,相關主題基金也水漲船高。數據顯示,A股市場自4月27日開始反彈回升至今,醫藥主題類基金中逾150只基金凈值增長超20%。
據業內人士分析,下半年市場大概率呈現整體震蕩整理的格局和結構性特點,但板塊內部可能有所分化。其中,醫藥板塊作為一個長坡厚雪的賽道,經過長時間的調整,估值及機構持倉均處于低位,估值性價比已較為突出。
醫藥板塊近兩月反彈近20%
隨著A股市場的逐步回暖,調整了一年多的的醫藥基金也出現反彈。截至7月6日收盤,中信醫藥指數自4月27日以來的漲幅達19.82%,部分個股甚至出現翻倍。例如,新華制藥(000756.SZ)和三諾生物(300298.SZ)的累計漲幅分別達到161.92%、108.87%,南新制藥(688189.SH)、藥康生物(688046.SH)等5只個股漲幅均超過80%。
在醫藥股集體發力的帶動下,相關主題基金也出現大幅“回血”。Wind數據顯示,在4月27日至7月5日的反彈中,凈值回升超過20%的醫療主題基金多達153只(A/C份額分開計算,下同)。
其中,信澳醫藥健康、嘉實醫藥健康A/C等11只產品的區間回報率超過30%,融通健康產業A/C、中歐醫療創新A/C、易方達醫藥生物A/C等多只基金的凈值反彈逾25%,大幅填補了年內虧損。
據記者統計,目前已有超過20只醫藥主題基金年內實現“扭虧為盈”。其中,長城醫療保健C、華安創新醫藥銳選量化A/C今年以來漲幅分別為12.52%、11.94%、11.82%,廣發滬港深醫藥A、南方醫藥保健C的年內回報率則超7%。
對于這波反彈,長城基金接受第一次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而言,在兩月余的全線反彈后市場可能會自發進入階段性調整階段。在中報季過后,市場可能根據基本面表現逐漸博弈出新主線。
“隨著前期的調整,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持續提升和居民財富向權益市場轉移是看好A股中長期的基石。在全球流動性收緊預期下,景氣賽道股估值擴張和交易擁擠度難以持續,市場風格有望由過去極致賽道選股轉向尋找具備估值性價比的個股阿爾法。”融通健康產業基金經理萬民遠分析稱。
長城基金進一步指出,目前市場對醫藥板塊的業績預期不高,但這些板塊業績上往往可以有較穩定的增長表現,實際數據可能好于市場預期。醫藥醫療當前的估值和機構配置在多年的低位區間,可以考慮關注。
細分賽道ETF擴容
在醫藥板塊反彈之時,相關細分賽道的ETF產品也呈現加速擴容的態勢。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7月5日,國內首批疫苗ETF基金和首批中藥ETF雙雙獲批。此外,還有更多聚焦疫苗、中藥主題的基金正在排隊待批。
具體來看,此次獲批的3只疫苗ETF分別來自華泰柏瑞基金、國泰基金、富國基金,而4只中藥ETF則分別來自華泰柏瑞基金、鵬華基金、銀華基金、匯添富基金。不難發現,這兩類產品都是目前市場較為關注的行業。
就跟蹤標的來看,前者跟蹤的是國證疫苗與生物科技指數,主要從滬深市場中選取業務涉及疫苗與生物科技產業的代表性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后者跟蹤中證中藥指數,主要樣本是涉及中藥生產與銷售等業務的上市公司,以反映中藥概念類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相關公募基金表示,申報中證中藥ETF、國證疫苗與生物科技ETF,既是基金公司擴充指數基金產品線的做法,也是把握生物科技及疫苗相關細分賽道投資機會的舉措,旨在為投資者提供分享相關板塊紅利的多元化產品,力爭打造覆蓋生物醫藥賽道全領域的細分主題產品體系。
不過,一位具有多年投資經驗的基民陳先生對記者表示,創新ETF品種能為投資者布局中藥、疫苗等細分領域提供便利工具,但要注意要注意背后細分行業波動較大。“細分行業的基金產品專注于特定投資板塊和行業,需要具備深入細分行業的研究經驗和精細化管理能力,建議選擇時要多關注基金公司投研團隊的人員數量、經驗值和穩定性。”他如是說。
醫藥行情能否持續?
一直以來,醫藥板塊被認為是值得長期投資的優質選項,尤其是技術含量高、成長空間大、國家政策鼓勵的創新藥,在多重因素推動下更是進入了黃金發展期,成為投資市場最為關注的熱門賽道之一。
但此前板塊“跌跌不休”的情況仍讓不少投資者心有余悸。隨著其近日的回調,不少投資者也在跌宕起伏中開始思考:醫藥板塊的反彈勢頭能持續嗎?第一財經記者也就此采訪了多方觀點。
嘉實基金大健康研究總監郝淼對記者表示,醫藥板塊是一個長坡厚雪的賽道,特別適合做長期投資,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邏輯沒有發生變化,也沒有發生扭轉,沒有發生任何基本面的變化。
“經過半年多的下跌,醫藥板塊跌到歷史低位,從中長期來看,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布局中國醫藥產業,分享中國醫藥產業長期成長好的機會或者區間。”郝淼分析稱。
而在長城基金看來,醫藥板塊大概率不會完全脫離大盤形成獨立行情,但是目前板塊從底部反彈的幅度還是比較小的,估值也處于偏低水平。一季度板塊業績增速其實比較可觀,但是受到疫情壓制未能有所表現;二季度板塊中許多公司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同時近期市場情緒好轉,外資以及其他配置性資金有望再度流入醫藥板塊,或能支撐行情持續。
對于醫藥板塊的前景,萬民遠同樣表達了看好的態度:“醫藥行業具有消費屬性和科技屬性。”他認為,伴隨老齡化進程加速,醫藥作為剛需,需要也將穩步上升。中國的醫保支出壓力或長期存在,目前帶量采購從仿制藥到PD-1,從醫療器械到醫療服務,政策層面帶來的風險需保持重視,須規避醫藥政策風險的賽道。
他進一步分析,當前我國藥物研發處于由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受政策引領和資本加持,藥物研發進程不斷提速,與國際差距逐步縮小;在海外轉移和國內創新藥紅利的雙輪驅動下,CXO業績高速釋放。
落腳到具體的細分行業上,郝淼對記者表示,“總的來說,整個醫藥賽道還是成長性的賽道,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CXO、科研服務等高成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