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國國債期貨迎來重啟九周年。近日,國債期貨對外開放被多次提及。這也是境內外投資者的一大期待。
自8月26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提出“推動國債期貨雙向開放”之后,9月2日,方星海再表示,支持香港市場推出國債期貨,加快推動境內國債期貨市場對內對外開放,實現兩地協同發展。
“目前大量境外機構已經開始把中國債券及其衍生品市場列為重點投資目的地。”有券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外資對于中國債券市場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有了顯著提升,投資者也表達了對國債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期待。
在加快推進對外開放背后,境內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在國債期貨市場已有較長、較強的實戰經驗,通過國債期貨進行套期保值、資產配置、服務實體企業等。
近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組織召開國債期貨參與機構座談會,圍繞國債期貨服務債券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等主題進行探討交流,多位機構人士表示,國債期貨市場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希望能夠擴充超長期限國債期貨品種、進一步拓寬投資者范圍、引入更多的做市商等。
對外開放步伐加速
除了監管層多次提及推動國債期貨雙向開放之外,境內外投資者也對中國國債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寄予期待。
“在日常工作中,無論是在面對境外機構大額非活躍債、場外利率衍生品還是散量等高難度報價需求的時候,我們的交易員經常會運用國債期貨對沖來提升對境外現券投資者的報價質量。此外,在與境外投資者的交流中我們還發現,外資對于中國債券市場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有了顯著提升,投資者也表達了對國債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期待。”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稱。
截至2021年底,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約4萬億元,已經達到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3.5%。
“隨著我國國債被國際三大主要債券指數悉數納入,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資金流入,推動國債期貨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將有助于豐富境外機構的利率風險管理手段,同時幫助境內做市商更好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稱。
自2018年開始為境外機構提供做市報價服務的平安證券也感受頗深,該公司人士稱,債券通業務自2017年問世以來,提升了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債券市場的便利度,報價機構可通過國債期貨的對沖功能提升債券通報價質量,讓境外投資者更好地參與國內債券市場,進一步擴大了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
國泰君安相關人士稱,近年來,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隨著境外投資者國債現貨投資規模的增大,其參與國債期貨市場的需求也在增加。引入境外投資者,有利于滿足境外機構的金融風險管理需求,進而促進債券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
境外投資者期待參與中國國債期貨市場,與該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市場平穩運行不無關系。
自2013年重啟以來,國債期貨在中國市場已歷經九載。2013年9月6日,中金所重新推出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這是沉寂18年后國債期貨再度登場。一年多后的2015年3月,10年期國債期貨掛牌上市。再到2018年8月17日,2年期國債期貨合約正式掛牌交易。
回顧過去幾年國債期貨的發展,在投資者結構上,2020年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基本養老保險入市;2021年開始,年金養老金也可以直接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債期貨的機構持倉占比已接近90%,是機構持倉占比最高的期貨品種之一。
截至2021年底,國債市場存量規模已經攀升至22.53萬億元,2021年日均成交10.31萬手,日成交量約1090億元,期貨成交量/現貨存量比例約為0.48%。目前國債期貨三個品種的總持倉量已經達到30萬手~40萬手,成為債券市場重要的交易工具。
境內機構多策略對沖風險
目前境內投資者參與國債期貨已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尤其是近年來,境外地緣沖突頻發、中美利差倒掛、中國疫情點狀頻發等復雜因素疊加的背景下,國內資本市場經歷了較大波動,國債期貨成為市場參與者的一大主要對沖工具。
“在應用國債期貨工具的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國債期貨對于提高現券流動性、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增加債券市場深度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平安證券相關人士稱,通過國債期貨的交割功能實現期現貨聯動,從而激活了老國債的流動性,使國債基準利率曲線更加準確。
多數機構利用國債期貨對沖債券持倉風險,國泰君安相關人士舉例稱:“在今年6月的債市小調整中,我們利用一級認購+國債期貨配套對沖的方式,在11只國債、10只政策性金融債發行中保證了配置力度,全月累計認購約50億元,有力支持了利率債承銷工作,同時利用期貨對沖了業務風險。”
還有些機構在年金、養老金業務方面,重視國債期貨在投資管理中的應用。年金、養老金資產端以信用債現券持倉為主,負債端穩定、長期,并對控制回撤風險的要求較高。這便要求在資產端獲取長期票息收入的同時精準應對久期風險。
“經實踐驗證,運用國債期貨套期保值相比現券交易調節倉位,在當前宏觀波動背景下,可顯著降低摩擦成本,提高組合風險收益比,是目前年金、養老金參與國債期貨的主要場景。”博時基金相關負責人稱。
中信證券相關人士具體介紹稱,國債期貨在該公司賬戶管理中的實際運用主要包括對沖交易和構建組合策略兩方面:從主動對沖的角度看,利用國債期貨作為對沖工具,可以快速、便捷地調整組合風險暴露。以基本養老保險賬戶為例,賬戶持倉中的信用債流動性相對會弱一些,在預期市場有下跌風險時,相比較于直接賣出債券,利用國債期貨可以便捷地降低組合倉位。從被動對沖的角度看,利用國債期貨作為對沖工具,買入債券現貨,賣空對應期限國債期貨,本質上是合成了浮息債券,將浮息債券納入資產配置標的,組合在債券資產配置上,有更大的品種選擇空間。
國債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套期保值、資產配置等基礎功能,這在實體企業的融資和投資兩端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申萬宏源相關人士表示,一方面運用國債期貨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波動。券商可以通過國債期貨為企業創設標的為國債收益率的收益互換產品,企業根據自身需求擇時參與收益互換,從而達到平滑融資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國債期貨的應用可以提高企業債的認可度和流動性。比如在做市過程中,為避免風險敞口被動積累而造成的虧損,券商可采用國債期貨作為對沖工具,依據模型進行對沖,有效降低做市業務風險暴露。
他同時介紹稱,券商還可以運用國債期貨為企業提供投資和風險管理方案。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存貸款利率浮動、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都會對企業利潤產生擾動,券商可通過國債期貨、利率互換、商品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合理對沖利率、價格波動,還可以根據企業自身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創新性金融衍生產品,將外生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降至可接受范圍,保障企業的穩健運行。
易方達相關負責人也稱,國債期貨可輔助投資組合進行久期風險管理,提升中長期信用債的配置能力,支持實體企業債券融資;對支持超長期國債、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降低融資成本可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機構建議增設30年期國債期貨、拓寬投資者范圍
經歷9年的發展,國債期貨功能發揮、市場流動性和定價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但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在業內看來,國債期貨市場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機構投資者呼聲最大的是,希望能夠擴充超長期限國債期貨品種。
“國債期貨在部分場景下的套保功能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申萬宏源相關人士稱,由于缺少相應期限的期貨品種,國債期貨對于超長期限的國債對沖效果尚有待提高。
平安證券相關人士也建議,進一步完善國債期貨產品體系,使國債期貨能夠更全面地覆蓋收益率曲線。如:增設30年期國債期貨,從而進一步提升超長期限現券品種的流動性,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對長久期資產的配置和交易需求。同時,建議引入更多的做市商,提升流動性和市場深度。
“基金對現券持倉的期限若不是在標準的2、5、10年,會具有比較大的期限利差波動的風險。目前我國國債期貨品種僅有2、5和10年期品種,建議30年期國債期貨可以盡快上市,以更豐富期貨的品種,增加套保的匹配度。”易方達相關負責人也稱。
拓寬投資者范圍也是市場的一大期待。原因在于:目前,商業銀行獲批參與國債期貨的僅有五大國有銀行,處于試水階段;第二批保險機構已獲準入市,國債期貨參與不斷深化。但在2020年“原油寶”事件之后,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參與衍生品市場交易變得更為謹慎。
對此,易方達相關負責人建議,加快推進境內機構投資者將國債期貨納入可投范圍,推動已獲批銀行、保險機構深入參與國債期貨業務,并有序放開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債期貨市場。
中信證券相關人士也稱,未來期待更多投資主體能夠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利用這一交易工具實現風險管理目標。
“隨著更多類型投資者的參與,交易機制逐步完善,交易品種及策略進一步豐富,有助于再度提升國債期貨市場定價效率和精度,擴容國債期貨市場,持續提升投資者對國債期貨的參與熱情。”國泰君安相關人士稱,國債期貨市場目前潛力巨大,將長期作為固定收益市場上最重要的利率衍生品之一,各類投資需求有望得到集中釋放。
他的邏輯在于,一是資管新規凈值化的要求,各大銀行逐步成立理財子公司,理財資金主動管理將成為大趨勢,在此大背景之下,國債期貨未來將是資產管理機構管理組合凈值的最有效工具。二是央行啟動了LPR改革,將貸款報價利率與市場利率進行掛鉤,這是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這意味著貸款利率與國債期貨價格的相關性大幅提升,未來銀行、企業直接或者間接利用國債期貨進行貸款利率風險管理,將是大的發展方向。三是引入境外投資者,有利于滿足境外機構的金融風險管理需求,進一步促進債券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