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要耐得住寂寞。
許多人的印象里,養豬總與“臟亂差”、“苦又累”對應。現實中,隨著養豬行業走向規模化、智能化,部分年輕人看準機遇、投身其間,感受到了其他工作所沒有的“安逸與快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型豬企雖不像互聯網企業一樣對年齡要求嚴格,卻也渴望著年輕人加入。“年輕往往更有沖勁兒,對成功渴望,而且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更強。尤其是在養殖場現代化智能化的趨勢下,我們會更希望團隊年輕化。”在大北農集團從事人力工作七年的王燦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90后、95后進豬場養豬”的話題充滿噱頭,而現如今,更多年輕的00后,也被吸納進養豬人的隊伍。
由于對環境、土地要求較高,養豬場大多建在偏遠山區。封閉式管理,限制了個人的社交甚至眼界。但年輕的養豬人們,也看到了豬場生活的另一面,“沒有極端的上下班通勤,有更多屬于自己的閑暇時間,種菜、種花、釣魚、燒烤……都是在大城市工作體驗不到的。”
漫長的封閉期里,孤獨是養豬人的常態。雖然有人離開,但更多人選擇堅守。
圖源:圖蟲網
“為了高薪來到豬場,卻只待了半個月”
小張,25歲,養殖事業部獸醫
今年6月,25歲的我成了豬場里的一名獸醫。然而,只呆了半個月,我就跑了。
這份工作是自己投簡歷找的,豬場所屬的公司在我們省內認可度很高,加上我本科學的是動物醫學,碩士學的是畜牧,崗位和專業也對口。更重要的是,薪資待遇好,每個月稅前基本工資9000元,還有績效獎金。
去公司報到的第一天,我就被送去了豬場實習。
進入豬場前,需要經過兩道門衛。第一道門衛是采樣并洗澡,所有隨身物品留下,穿豬場統一服飾。因為所有隨身物品都要浸泡消毒液,我的銀行卡全部泡壞了,電子產品也要進行熏蒸消毒,我的電腦熏蒸完,現在還感覺有點漏電。第二道門衛是隔離48小時后進入生產區,進出生產區的籠舍前要踩火堿池。火堿是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強堿,一次沒留神,我的褲子沒了進去,腿也被灼傷了。
獸醫工作需要養殖場的實習經歷作為基礎。正式上手獸醫工作前,我被要求先在母豬舍、產房、公豬舍各待兩個月。期間,我的工作是一名普通的飼養員,日常工作內容包括喂豬、清理籠舍和巡查。每天早上6點集合出發,中午11點半結束,下午2點到6點半再重復上午的工作。
和多數的豬場一樣,我們豬場也采取封閉式管理,豬場工作的好處和壞處也體現在這點上。一個封閉期42天,假期3天,好處是假期可以攢著下次一起休,呆夠一個封閉期還會有補貼,不同崗位數目不一。壞處則是與世隔絕,社會關系簡單,自我提升時間短。
在養殖場干獸醫,也和我預想的不一致。我原先以為,獸醫的工作需要評估豬群的健康狀態,對豬群進行疫苗免疫,治療不健康的豬,但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評估豬群健康是飼養員的責任,他們負責巡視并上報,獸醫只要做出免疫計劃,實際執行者仍然是飼養員。對于不健康的豬,沒有生產價值直接淘汰,不會治療。總的來說,獸醫的主要責任就是評估豬場的生物安全,將疫病扼殺于搖籃之中。
我只在豬場呆了大概半個月的時間就離職了,一是對環境過敏,長了很嚴重的蕁麻疹;二是豬場出于生物安全的考量,一切外物不能帶入生產區,白天結束工作后只能發呆,時間白白浪費,很無聊;三是飼養員的工作更多還是體力活,我的身體無法承受,手上起了很多繭子和泡。
對于年輕人進入養殖場,我覺得既是挑戰也有機遇。養殖場待遇好,發展穩定。我有兩個同學在這行工作了2年多,現在都是場長,待遇極佳。養殖場也需要高學歷的職工統籌管理,這對雙方都是好的。
“工資幾乎可以全額攢下來,賺多少攢多少”
萬霞,21歲,分娩飼養員
2022年2月,我第一次去豬場,那時候還是冬天,天氣很冷,我對豬場充滿了好奇。
剛到豬場時,我的崗位是庫管,負責飼料、疫苗的管理。干了兩個月,我轉崗做了分娩飼養員,日常工作是負責母豬仔豬的飼喂、保健以及給母豬接產等等。
護養仔豬的工作比較簡單,包括剪牙、斷尾和打疫苗。但沒想到,剛轉崗沒多久,我就遇上了母豬難產。
各種方法都嘗試了,母豬還是生不出來,最后不得不自己伸手進去掏豬仔。當時只比我大一兩歲的師傅打了頭陣,我跟著也沖了。第一次掏產的感覺,就是夾手,掏完之后,感覺我變態的人生更變態了。后面兩天,我的手臂都使不上勁,只覺得酸痛。
母豬難產,有的是胎位不正,把母豬弄起來走走可能胎位就正了;有的是胎兒太大,產道太小。那天難產的母豬最終還是沒能救回來,還蠻難過的,畢竟大家救了好久。但現實是每批次生產都會有一兩頭母豬難產,有的能救回來,有的不行。
剛出生三四天的仔豬,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小豬生下來二十幾天之后就要轉舍,母豬也要離開產房。一部分母豬和仔豬會被淘汰掉,母豬通常是拿去賣掉,個頭太小、長不大的仔豬則會被處理。
轉舍那天,要淘汰的仔豬被留在了產房里,忙完其他事情回來已經快要下班了。當時豬舍里沒有開燈,黃昏的光線照進來,一大一小兩只仔豬依偎在一起。我和師傅都不想去,我當時都想哭了,覺得它們好可憐。
我所在的養殖場對學歷要求并不高,進場的人都會有一個師傅帶。我是大專畢業,原先學的是新聞采編與制作,畢業那年重慶就業比較難,家里人讓我去養豬場工作,本來我是不想去的,但家里人說錢多、包吃住,還不用干重活。
我來這邊的想法就是攢錢,不過并沒有明確目標,只要能不依靠家里活下去。在豬場干到什么時候我也不知道,但是今年必須干完,等著拿年終獎。
我身邊大多數同學對養豬這個行業都嗤之以鼻,只是沒有明說,但我收入比他們高我也沒有說。他們干新媒體運營,一個月薪資大概兩三千塊,我們豬場的飼養員崗位,轉正后底薪是3500元,六險一金,有封場費,節假日有三倍工資,加上績效,一個月到手有五千多。福利方面,洗漱物品、拖鞋等私人物品都由豬場提供,過生日會發蛋糕卡。工資幾乎全額都可以攢下來,賺多少攢多少。
豬場的日子,痛并快樂著。開心的是工資待遇比預期高,認識了蠻多朋友,我們還會給豬起名字,一般豬的名字取決于我旁邊站的誰。還有八卦的時候最開心,有時候和師傅一起八卦,嗓子啞了都還在說。
但我們豬場在偏遠山區,平時除了玩手機,和年輕人八卦也沒什么好玩的。場里的娛樂只有打羽毛球,但是上完班只想躺著。我平時還喜歡和場里的朋友一起玩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現在忙起來就不玩了。這段時間每天忙著給豬仔打疫苗,一兩天內要給六七百頭小豬打。過程并不難,先把小豬抓到筐子里,抓到誰誰叫,叫到人耳聾。再過幾天,又有一批小豬要出生了。
“在豬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王中齊,25歲,養殖場場長助理
在豬場工作生活,沒有大城市的快節奏,也沒有極端的上下班通勤;閑暇的時候,可以種菜、種花、釣魚、燒烤,整體會自然很多。但缺點也明顯,相對封閉的環境,眼界和社交受限制。此外,養豬場男多女少,很多男生還面臨找不到對象的煩惱。
2021年6月,我通過校招順利進入大北農集團,目前在集團旗下一家母豬場擔任場長助理。從事養殖行業和我的專業離不開,我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本科專業是動物科學,研究生專業是動物遺傳育種。剛入職那會兒,我每天都在生產一線跟著師傅學習,不會在乎自己的學歷。在養殖場,如果你把自己看得很高,基本上學不到什么東西。
目前我的主要工作是做母豬場的生產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產數據分析。相比于一線員工,管理者在時間上會更不規律一些,偶爾會因為突發情況奮戰到半夜。
印象最深的一次,一間產房的仔豬異常腹瀉采樣檢測結果顯示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核酸呈現陽性可疑。流行性腹瀉是仔豬在產房階段最具威脅性的疾病,如果出現,整個產房的仔豬死淘率和母豬生產性能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當天,大家緊急開會討論,最初的決定是出于風險考量,只能把本單元可疑仔豬全部處理。但是根據現場觀察,并未發現仔豬出現明顯水樣腹瀉、吐奶等現象。
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到流行性腹瀉病毒檢測試劑盒有敏感性,敏感性強可能會出現誤檢,夜里11點我們騎著電動車趕到事發單元窗戶旁邊,沖著里面的工作人員大喊,“停止處理!停止處理!”這樣保住了那幾窩小豬,并且產房也一直保持在PED陰性的狀態。
小時候看別人喂豬,都是人推著裝滿飼料的小車去喂料,但現在大型的養豬場已經和傳統的養豬場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生產環節的智能設備都比較完善。以我們豬場為例,有自動化的液態料線實現精準喂養,還有智能化的溫度、濕度、風速調節設備以及環控設備等。目前我們對員工的考核也包含了基礎設備的維護和巡檢。
智能化是整個養殖行業的趨勢,也是我們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養殖行業的原因,年輕人學習能力強,對新鮮事物接受度更高。
在豬場,比起學歷、專業,更為重要的是耐心、學習能力和執行能力。規模化的養殖廠有固定的生產流程,也有相應的主管、副主管帶領各個部門的工作,員工學習能力、執行能力夠強,在這里都能得到晉升的機會。
薪資待遇方面,和同屆的同學比也有一定優勢,畢竟是在一線的養殖企業,加上基本沒什么開銷,你的工資幾乎完全可以攢下來。
目前國內的養殖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疾病控制,包括非洲豬瘟、豬藍耳病、豬流行腹瀉的存在都是挑戰,所以國內很多豬場都采取封閉隔離的管理制度,經常兩三個月才能休一次假,有的甚至半年一休,好多年輕人接受不了這種工作制度。
母豬場里的足球場,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我們公司也是考慮到這一點,一方面執行月休制,在生產工作正常運轉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員工每個月外出休假四天,報銷來回車旅費,也允許積攢假期。另一方面,豬場的生活區建得也很漂亮,娛樂設施豐富,從娛樂室、按摩室、KTV到籃球場、足球場、游泳池,基本上你在外面能享受到的一些娛樂設施,里面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