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辭舊迎新之際,2022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論壇于1月13日在澳門隆重召開。本屆論壇以“現代金融助力大灣區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主題,鳳凰網財經全程報道。
(相關資料圖)
本屆論壇舉辦期間,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接受了鳳凰網財經的專訪。
管濤認為今年人民幣的一波快速反彈行情,是對去年年底以來人民幣匯率觸底反彈的延續,因為去年11月份以來,內部和外部出現了一些回暖信號。
但管濤同時提醒:“沒有只漲不跌的貨幣,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貨幣,前面它漲得多跌得也會多,前面跌多了后面也會漲。”因此,不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匯率雙向波動是常態的。
管濤提醒,對于做實業的企業來講,不要去賭人民幣單邊的漲還是跌,還是應該強化風險意識,對匯率波動要進行對沖。
對于2023年的人民幣走勢,管濤表示,人民幣的漲跌不取決于美元的強弱,也不取決于中美的立場,而是取決于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假如2023年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那人民幣很可能會重演2009年到2013年或者是2020年下半年的行情,人民幣重新走強。
另外,管濤從五個方面分別闡述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第一,國際貨幣體系的多極化趨勢還在進一步發展演變,2022年美聯儲激進的緊縮造成了全球美元荒,進一步暴露了以美元為主導貨幣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難以同時兼顧內外平衡;
第二,去年年初爆發了地緣政治沖突以后,美國聯合一些盟友對某些國家進行外匯儲備資產凍結,動搖了信用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的信用;
第三,今年全球經濟有可能會回落,中國經濟有望總體回升。我們形成一個獨立向上的運行態勢,會增強人民幣資產的信譽。
第四,中國實施負責任的財政政策,保持人民幣實際購買力基本穩定,同時通過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
第五,通過雙邊、多邊的經貿合作,進一步發展多元化的對外經貿關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隨著對外經貿交往的日益深化,加上人民幣國際化前期的一些進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接受和認可程度會逐步提高。
管濤還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困難和挑戰:全球治理體系的碎片化、陣營化、對立化;未來經濟運營有很大不確定性,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我國的金融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程度較低,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和國際經貿規則的接軌還待進一步改善。
以下為采訪實錄:
鳳凰網財經:人民幣兌美元是重返了6.7上漲的勢頭是否會延續?升值空間還有多大?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您是如何看待這波的波動的?對我國的外貿的進出口有何影響?
管濤:今年人民幣出現了一波快速反彈行情,實際是去年年底以來人民幣匯率觸底反彈的延續。去年3月初人民幣升到6.3,震蕩走低,到10月底11月初的時候跌到了7.3,8個月時間,人民幣調整了13%以上。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人民幣調整受到了內部外部兩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沒有只漲不跌的貨幣,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貨幣,前面它漲得多跌得也會多,那么反過來它跌多了也會漲。去年11月份以后,內部外部出現了一些回暖的信號,從外部來看美國的通脹數據超預期回落,美聯儲的緊縮預期緩解,美元指數回落,美債收益率下降,美股反彈,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改善,資本回流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
內部來看,從去年11月開始防疫政策進行不斷的優化,有助于經濟社會活動的正常化。同時也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進行了優化,改善了大家對于中國經濟重啟前景的預期。同時在去年貿易順差比較大的情況下,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響,貿易順差轉換為結售匯順差的比例比較低。今年年初由于市場預期改善,這部分企業的結匯盤擔心人民幣升值,最近出來的也比較多。所以1月初以來到1月11號,境內的銀行間市場即期詢價的外匯交易的日均成交量比12月份日成交量放量了60%以上,這顯示可能結匯盤出來賣的比較多。
匯率水平的變化,不論漲和跌都是有利有弊的。人民幣快速的升值,顯然對進口是有助于節約成本,但是對于出口可能會影響它的出口收入。如果沒有做匯率風險對沖的話,出口的收益可能被升值侵蝕了。
實際上由于短期內朦朧利好得到充分釋放,人民幣升的比較快,未來有可能人民幣會出現反復,現在市場是強預期弱現實,大家對于經濟復蘇前景的美好愿望,在未來是否能夠得到兌現,是這一波升值可不可持續的一個關鍵點。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市場和美聯儲對于貨幣政策的走向存在比較大的分歧。按照美聯儲的點陣圖,2023年美聯儲是不會降息的,盡管同一市場的觀點,美國的通脹會逐步下行,但是不足以讓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但現在市場的主流觀點認為隨著美聯儲緊縮效果的逐一不顯現,美國經濟放緩,很可能下半年美聯儲會降息。如果這次是市場錯了,意味著未來美元還可能漲,美股還會有調整,那么如果美聯儲錯了,市場對了,A股今年可能還會有一波行情,美國不會出現經濟的硬著陸,這些實際上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會產生影響,所以現在大家炒的不是現實,是對未來的看法。不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匯率雙向波動是常態的。對于做實業的企業來講,不要去賭人民幣單邊的漲還是跌,還是應該強化風險意識,對匯率波動要進行對沖。
鳳凰網財經:展望一下2023年的匯率形勢。
管濤:2023年人民幣既可能漲也可能跌。人民幣的漲跌不取決于美元的強弱,也不取決于中美的立場,取決于中國的經濟基本面,2023年能不能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運行的整體好轉,這是人民幣匯率強弱的關鍵,如果能做到,很可能會重演2009年到2013年或者是2020年下半年的行情,人民幣重新走強。如果完成的不理想的話,人民幣有可能會階段性的承受一定的壓力。
鳳凰網財經:2022年10月末,我國外儲規模在歷經多次下跌后是首次回升,截止到12月末,外儲連續三個月增長,三連升的原因是什么呢?
管濤:三連升的原因主要因為估值的影響。外匯儲備有多種貨幣資產,美元升值了,那么非美元資產只有美元就會少,再加上既持有債券資產,也可能持有股票資產,如果股票債券價格跌了,按照市值重估,也會造成外匯儲備的運營縮水。同時由于通脹回落,美聯儲緊縮預期改善,美債收益率下行,美債價格上漲,風險資產價格反彈,美股也上漲,出現了正股效應。
鳳凰網財經:人民幣國際化面臨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
管濤:從機遇來講,一方面國際貨幣體系的多極化趨勢還在進一步發展演變,2022年美聯儲激進的緊縮造成了全球美元荒,進一步暴露了以美元為主導貨幣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難以同時兼顧內外平衡,所以去年像歐央行、日本央行也受到美聯儲緊縮政策帶來的影響。所有國家的貨幣政策都沒辦法獨立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這么重要是因為美元是關鍵貨幣。
第二,去年年初爆發了地緣政治沖突以后,美國聯合一些盟友對某些國家進行外匯儲備資產凍結,動搖了信用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的信用,有可能會加速儲備持有國的資產分散化、多元化的使用,減少對傳統儲備貨幣的持有,增加對新興儲備貨幣資產的質疑,這可能對人民幣也是一個機遇。
第三,今年全球經濟有可能會回落,中國經濟有望總體回升。我們形成一個獨立向上的運行態勢,會增強人民幣資產的信譽。
第四,中國實施負責任的財政政策,保持人民幣實際購買力基本穩定。同時通過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
第五,通過雙邊、多邊的經貿合作,進一步發展多元化的對外經貿關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隨著對外經貿交往的日益深化,加上人民幣國際化前期的一些進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接受和認可程度會逐步提高。
當然也有困難和挑戰。第一從外部來看,地緣政治沖突大國博弈日益激烈,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可能會造成全球治理體系的碎片化、陣營化、對立化。對人民幣國際化貨幣的地位可能會形成一定的障礙。
第二,由于疫情的持續沖擊,經濟運行持續的低于潛在產出水平。未來正常化,可能不是線性的是非線性,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我們要正視這方面困難帶來挑戰。
第三,大部分的國際化貨幣金融都是開放的,貨幣是完全可兌換的,中國在這方面的金融開放程度和國際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我國的金融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程度較低,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和國際經貿規則的接軌還待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