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1月31日前解決全部提現問題,然而在1月31日沒有等到提現到賬的短信通知,卻等來一紙再次延期公告。”一位使用嘩啦啦系統收取營業額的商戶如是說。
(資料圖)
1月31日,嘩啦啦發布公告稱,歷史交易提現延時到賬問題預計將在2023年3月31日前全部解決。而去年12月底,嘩啦啦曾在公告中承諾對于歷史積壓訂單,按時間先后順序依次到賬,1 月31 日前解決問題。嘩啦啦“提現難”問題可追溯到去年底。在去年12月底承諾的1月31日前解決全部問題的一個月內,嘩啦啦解決了多少問題?如今緣何再次延期2個月且較首次承諾的一個月大幅延長?商戶的權益如何保障?
2月2日,嘩啦啦就市場關心的熱點問題獨家回應了財聯社記者。嘩啦啦在回復函中表示,再次延期源于部分原始數據存在錯亂情況,因此需要更多數據源去稽核、驗證,導致工作量急劇增加,無法按照原定計劃解決。
業內律師認為,嘩啦啦平臺與商戶之間存在平臺服務合同關系,變更提現時間已引發信任危機,商戶若對平臺的處理結果不滿意,可以根據合同約定的方式提起訴訟或仲裁,請求司法裁決。
1個月解決vs再延期2個月 發生了什么?
作為已簽約餐飲商戶超40萬、服務客戶年交易總額超7000億元的頭部餐飲SaaS系統服務商,嘩啦啦在去年底陷入“提現難”漩渦。市場中也頻繁出現關于嘩啦啦資金困難、商戶資金被挪用等質疑聲音,并引發部分商戶對其的信任危機。詳見財聯社此前報道嘩啦啦“提現難”風波三問:延期資金何時到賬?背后是何原因?錢在哪?嘩啦啦最新回應
嘩啦啦此前曾回復財聯社記者稱,在去年12月27日,嘩啦啦已經正式在商戶中心對受影響商戶發出公告,承諾在1月份解決全部問題,并給出了賠償方案。公告顯示,對于歷史積壓訂單,嘩啦啦會安排人員盡快進行核查,按時間先后順序依次到賬,1 月31 日前解決問題。
然而,嘩啦啦最終食言了。根據1月31日發布的公告,嘩啦啦稱由于技術故障及流程等原因還需進一步修復,歷史交易提現延時到賬問題預計將在2023年3月31日前全部解決。
與前次補償相同,為彌補給商戶帶來的影響,針對截至2023年1月1日凌晨還未出賬的提現金額,嘩啦啦承諾依然按每日0.03%給予補償。但對比而言,從承諾一個月解決問題,到再延期兩個月,時間大幅延長。背后發生了什么?
2月2日,嘩啦啦在回復財聯社記者采訪函中進行了解釋。嘩啦啦依然表示,如之前的回復,嘩啦啦在機房搬遷和系統升級過程中引發了賬務數據紊亂,結算和交易數據存在差異,需要人工梳理、核對,公司預期在1月31號可以解決全部提現問題。
“但在1月份持續推進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原始數據存在錯亂情況,因此需要更多數據源去稽核、驗證,這導致工作量急劇增加。由此導致所涉及的部分商戶,目前無法按照原定計劃的解決方案如期完成。”嘩啦啦補充道,“嘩啦啦會在2023年3月底前解決所有提現問題。目前1月1號之后的提現交易是完全正常的。”
有商戶反映去年12月1日的提現仍未到賬 嘩啦啦稱待提現商戶數已處理83%
財聯社記者從多位商戶處了解到,在過去一個月,商戶歷史交易提現到賬進度存在差異。有商戶稱經過與當地代理商多次協商、催促,歷史交易提現已經在過去一個月分兩批到賬,但所涉及金額不大,合計約為4萬元,最早發起時間為2022年12月2日。另有一位商戶反映此前發起的歷史交易提現在1月31日到賬10萬元,但另有30萬元提現仍未到賬。但不少商戶表示,多次催促、協商后,仍一筆提現也未到賬。
財聯社記者在此前報道時曾了解到,商戶提現未到賬的最早發起時間多可追溯到去年12月初。根據2022年12月26日嘩啦啦發布的公告,對于歷史積壓訂單,嘩啦啦會安排人員盡快進行核查,按時間先后順序依次到賬。
不過,近日有商戶反映去年12月1日提現的1.7萬元至今未到賬。此外,一位寧波的商戶2月2日也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其在去年12月12日之前合計提現的5筆交易共計超12萬元至今沒有到賬。其中最早兩筆是去年12月5日發起的提現,交易金額合計8萬元。另外也有多位商戶反映12月5日提現的金額至今未到賬。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不少商戶反映歷史交易提現“難”問題。
對于商戶提現到賬順序問題,嘩啦啦在2月2日的采訪函回復中稱:“按商戶的提現申請順序逐個處理,并響應各分公司反饋,針對急用資金的商戶予以加急優先處理。”
“整體的流程是,分公司在申請并說明情況后,經過總部審核判斷為非常緊急時,予以優先梳理、核對相關數據,解決提現問題。”嘩啦啦補充稱,到賬按商戶提現申請的順序逐個處理,但也考慮商戶資金急需程度,預備一些彈性,方便解決商戶的緊急問題。
嘩啦啦透露,截至1月31日,待提現商戶數已處理83%。對于后期解決提現延期問題的措施,嘩啦啦表示:第一步,嘩啦啦會和此前一樣,通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用更廣泛的數據源交叉驗證,解決賬務紊亂問題,處理商戶提現;第二步,針對部分技術方案無法解決的數據,也即錯亂的原始數據,嘩啦啦會線下與受影響的客戶溝通、驗證,逐個交流,從而解決這部分商戶的提現問題。“按目前的計劃和預期,3月底前可解決全部問題。”嘩啦啦稱。
聯合創始人之一月初退出股東行列引發關注
“嘩啦啦”隸屬于北京多來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冊資本2.13億。官網介紹,目前,嘩啦啦已簽約餐飲商戶超40萬,其中連鎖客戶占比82%。嘩啦啦所服務客戶年交易總額超7000億人民幣,在2021年的行業大盤中,占比接近15%。
嘩啦啦此前表示,作為垂直服務于餐飲行業的SaaS系統服務商,嘩啦啦為餐飲企業提供從收銀、支付到會員營銷管理、人事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數字化解決方案,聚合支付只是其服務體系中的部分功能。
嘩啦啦曾受到多家機構的青睞。天眼查披露的嘩啦啦融資歷程顯示,嘩啦啦2013年獲得第一筆股權融資,隨后在2016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獲得A輪融資以及三次股權融資。投資方中不乏深創投、大眾點評、美團、高瓴創投等知名企業和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顯示,1月6日,嘩啦啦聯合創始人王濟民已退出股東行列,新增股東夏黎紅。聯合創始人退出引發市場關注。2月2日,嘩啦啦對財聯社記者回應稱,王濟民于2022年5月因病去世,夏黎紅是王濟民的妻子。“也就是說,夏黎紅繼承了王濟民的股份。”業內人士表示。
天眼查顯示,截至2月2日,王濟民擔任6家公司股東,其中三家注銷,存續的三家公司分別為天津多來點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北京蕤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希典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另外,王濟民曾擔任一家公司股東,為北京多來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律師:可根據合同約定方式提起訴訟或仲裁
“從嘩啦啦承諾1月底前全部解決問題到如今表示3月底可解決全部問題,對于商戶而言,嘩啦啦已經失信了。”一位商戶稱。
誰來為該事件負責,誰又將為該事件買單?除了嘩啦啦承諾對延期到賬資金方給予補償,此前一位支付行業內人士曾表示,該提現延期風波中相關方或將受到央行或者相關管理部門的處罰,對嘩啦啦本身的聲譽也會存在一定傷害。
對于該事件,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嘩啦啦平臺與商戶之間存在平臺服務合同關系,有義務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否則應當依其與商戶之間的協議,承擔違約責任。從兩份公告來看,嘩啦啦平臺所稱的“技術故障及流程等原因”,語焉不詳,信息披露十分有限;另外,也明顯可見嘩啦啦平臺已違反了前次承諾,一再單方面變更了提款時間,引發了信任危機。
王德怡進而表示,目前尚無證據證明嘩啦啦平臺本身涉及刑事風險。如果商戶對平臺的處理結果不滿意,可以根據合同約定的方式提起訴訟或仲裁,請求司法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