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 文丨瀟瀟
爆料郵箱:gaoyue@ifeng.com
核心提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中信證券今年接連被罰,涉及員工違規炒股、保薦失責等違規,近日還因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被重罰1376萬元。
2、中信證券預計2022年營收同比下滑14.36%、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8.57%,這是自2019年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凈利下滑。
3、從中信證券三季報數據來看,自營業務、經紀業務收入大幅下滑是拖累業績的重要原因。2022年第四季度,中信證券盈利能力進一步下滑,歸母凈利潤為45.53億元,環比下降15.22%。
近日,中信證券因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被央行重罰1376萬元,三位執行總經理及一位總監作為責任人合計被罰21萬元。
對此,有網友評論到,“行為惡劣”、“該罰”、“從嚴執法才能讓證券行業健康發展,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注意到,這并不是中信證券今年首次被罰。此前還因員工違規炒股、保薦失責等違規被監管處罰。
員工違規炒股被罰 兩名保代被上交所點名
近年來,違規炒股現象一直是證券從業人員處罰的重災區。2023年以來,已有多名券商從業人員因此被罰,其中就涉及中信證券。
據深圳證監局1月5日處罰決定書顯示,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間,先后任職于國信證券、中信證券的羅某,使用母親配偶和的證券賬戶交易股票,違規炒股長達七年之久。涉案期間,羅某操作上述證券賬戶合計總成交金額3631.07萬元,虧損5.29萬元。
《證券法》規定,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在任期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羅某因違反規定,被深圳證監局罰款6萬元。
時隔8天,中信證券再次有員工因違規領到罰單。1月13日,上交所開出2023年1號、2號監管警示函,涉及中信證券兩名保代。
1月13日,中信證券兩名員工肖某春、路某被上交所出具監管警示函。二人作為華大智造的IPO保薦代表人,因沒有及時對華大智造與關聯方的合作事項進行核查報告、沒有督促華大智造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而被上交所“警示”保薦職責履行不到位。
營收凈利雙降,兩大業務下滑是主因
接連被罰的中信證券業績表現也不如往年。
中信證券披露的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2022年預計收入655.33億元,同比下滑14.36%;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1.21億元,同比下滑8.57%。
中信證券2022年業績快報截圖
對于預虧情況,中信證券沒有在業績快報中解釋原因,反而表示“2022年公司努力克服疫情及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業績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與整個行業相比,中信證券歸母凈利潤預虧8.57%的成績確實算得上業內領先。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根據Wind數據統計,素有“牛市旗手”稱號的券商2022年業績普遍亮起紅燈,目前已有28家券商或上市母公司公布2022年業績快報或預告,僅方正證券1家預增,東方財富、國元證券等5家預虧下限在10%以內,19家最大預虧幅度超50%。
雖然業內領先,但這是“券商一哥”2019年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凈利下滑,此前三年中信證券的營收增幅分別為15.9%、26.06%、40.71%,歸母凈利潤增幅分別為30.23%、21.86%、55.01%。
2022年行情不佳,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注意到,券商業績整體下滑也早有端倪。據中證協數據計算,2022年前三季度,140家證券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042.42億元,同比減少16.95%;凈利潤1167.63億元,同比減少18.9%。
2022年第四季度,中信證券的盈利能力進一步下滑。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綜合中信證券三季報、2022年業績快報數據計算得知,2022年第四季度,中信證券的歸母凈利潤為45.53億元,環比下降15.22%。
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研究發現,前三季度中信證券的自營業務、經紀業務收入大幅下滑成為拖累業績的重要原因。
中信證券三季報截圖
2022年前三季度,中信證券自營業務收入124.08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9.45%。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08.52億元,同比減少8562%。同期,中信證券經濟業務收入87.91億元,同比下降19.19%。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前三季度資管業務收入下滑5.78%,投行業務收入上漲11.11%。
中信證券預測被網友吐槽“割韭菜”
作為“券商一哥”,中信證券的研報歷來被市場關注。
近日,中信證券對貴州茅臺將漲到3000元的預測再次被網友挖出。有投資者在社區平臺上調侃要截圖留念,“看看什么時候能實現(中信證券)預測價格!”
此事也引發了多位吃瓜群眾的討論,網友紛紛調侃 “中信反買,別墅靠海”、“高位研報就是赤裸裸喊接盤”、“預測就是用來割韭菜”。
股民的吐槽起因于中信證券2021年2月10日發布的貴州茅臺研報,當時中信預測茅臺的目標價將達到3000元。
事有湊巧,中信證券研報發出后的首個交易日,貴州茅臺在盤中創出歷史新高后收跌5%。隨后幾天,更是加速下跌,14個交易日大跌超25%。
但這并沒有改變中信證券對茅臺的看好,反而在2021年8月初的研報中繼續給出了“維持1年期目標價3000元”的預測。但同月20日,按照Wind前復權數據,貴州茅臺卻創下2021年內最低點1490元,半年時間大跌41%,較中信證券3000元的目標價已接近“腰斬”。
直至2022年4月,中信證券才把貴州茅臺的目標價下調至2246元,相較于2021年3000元的目標價,降幅達25%。但在此之后,按照Wind前復權數據,貴州茅臺的股價始終未達到2246元。
除了茅臺這一經典的“反向預測”之外,中信證券在2022年1月3日發布的《2022年穩增長政策十大展望》(以下簡稱《展望》)也難以令市場信服。《展望》中,中信證券認為,“對A股市場,上半年機會較多,而下半年市場則相對平淡。”
但從實際結果來說,2022年滬指整體下跌15.13%,其中上半年滬指跌6.63%,這種行情雖不能代表機會少,但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操作難度很大,賺錢效應較差;而下半年大跌9.1%,也稱不上平淡。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7日,中信證券發布了《A股市場2023年投資策略》,并給出了A股轉折時間點——“二季度開始A股上行動能更強”;投資上聚焦“精準防疫帶來實質性放松的受益行業”、“地產產業鏈”、“全球流動性拐點利好的港股、貴金屬”三條主線。
“券商一哥”對于2023年的預測是否準確,還有待市場檢驗,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