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20日,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消息顯示,2022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合計10.0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1.8倍。其中,北京、河北跨越4萬億元量級,均為4.2萬億元,分別是2013年的2.0倍和1.7倍;天津1.6萬億元,是2013年的1.6倍。
北京市統計局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京津冀三地緊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各階段重點任務推動工作,區域經濟整體實力邁上新臺階。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610.9億元,比上年增長0.7%;2022年,天津市生產總值達16311.34億元,同比增長1.0%;河北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42370.4億元,比上年增長3.8%,河北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城市唐山,地區生產總值達8900.7億元,較上年增長4.7%。
從產業結構來看。京津冀三次產業構成由2013年的6.2:35.7:58.1變化為2022年的4.8:29.6:65.6,第三產業比重提高7.5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三產占比保持在8成以上,天津占比超6成,河北提升最快,京津冀三地三產比重分別為83.8%、61.3%和49.4%,較2013年分別提高4.3個、7.2個和8.4個百分點。
北京市統計局表示,京津冀三地新興經濟快速發展。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從2015年的8719.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7330.2億元,占GDP的比重超四成,提高6.4個百分點;天津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2%,較2014年提高1.9個百分點;河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0.6%,比2013年提高8.8個百分點。
同時,就業規模擴大結構優化。京津冀地區城鎮新增就業9年累計1442萬人,三地分別新增288.1萬、405.5萬和748.4萬人。就業結構不斷優化,2021年,北京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第三產業比重為84.4%,較2013年提高6.2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占比達25.5%,較2013年提高6.2個百分點;天津和河北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為60.5%和46.6%,較2013年提高10.9個和15.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地區生產總值合計達到49.5萬億元,超過全國的40%。其中,2022年長三角一市三省GDP合計逾29萬億元,約占全國24%;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九城GDP合計超過10.46萬億元;2022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合計10.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