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7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宣布,其鎳合約亞盤時段交易的恢復時間, 將推遲一周至3月27日,原因是該交易所發現其倉庫中的部分鎳不符合合約規格。
【資料圖】
業內人士表示,LME提到的不合規是指,在荷蘭鹿特丹的一個LME倉庫中,有一小部分鎳合約的實際標的物竟然變成幾袋石頭。
鎳變成了石頭?
LME表示,已取消了其中一個倉庫設施的9份鎳倉單,但并未說明是哪個倉庫。倉單是經LME批準的倉庫中存放金屬的所有權文件。每份倉單約為6噸金屬, 因此有54噸鎳受到影響,按目前的價格計算,總價值約為130萬美元(約合895萬元人民幣)。LME稱,這些鎳僅占其倉庫活躍鎳庫存的0.14%。
LME透露,這批受影響的鎳是袋裝鎳塊,這些鎳塊被發現重量不正確。LME將與倉庫運營商合作,LME有適當的程序來確保調查,并在必要時采取執法行動。
LME提醒,在這種情況下,持牌倉庫經營者要對所有金屬進行稱重的要求,并將鼓勵非授權袋裝鎳的所有者進行自行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商品和原油貿易巨頭托克(Trafigura)上月曾表示,公司在鎳交易過程中碰上了一起騙局。托克當時稱,印度金屬商人Prateek Gupta控制的一系列公司在交易鎳金屬的過程中實施“系統性欺詐”,這些公司發貨的一部分集裝箱里面沒有裝鎳。
不過,托克17日表示,鎳庫存發生的問題,與該公司之前遭受的詐騙案并無關聯。LME也沒有說明,其倉庫的問題是否與托克聲稱的鎳貨物“系統性欺詐”案有關。
去年曾出現“妖鎳風波”
近年來,鎳作為新能源車電池的上游資源,受到市場的重點關注。此外,鎳價走勢波動劇烈,因此素有“妖鎳”之稱。而去年3月的倫鎳暴漲行情更是將鎳品種推向風口浪尖。
2022年3月7日-8日,LME鎳價格在兩日內暴漲超250%,一度攀升至101365美元/噸的歷史新高,在市場引起震動。
隨后,LME于2022年3月8日宣布暫停鎳交易,并取消了3月8日0點后的所有交易,這意味著高達39億美元(約合268億元人民幣)的交易被追溯性地取消。當時,全球最大的鎳鐵和不銹鋼生產商青山控股因持有大量LME鎳空頭頭寸,而遭遇了一場逼空大戰。業內也將此事件稱為倫鎳史詩級逼空大戰、“妖鎳風波”等。
雖然本次涉事的9份合約價值約130萬美元,遠不及去年“妖鎳”史詩級逼空后LME取消的幾十億美元合約價值。 不過,有期貨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去年3月的“妖鎳風波”,至今鎳合約交易量仍未恢復到風波爆發前的水平。眼下這一起風波可能會再次打擊市場信心。
競爭對手或趁機“搶生意”
LME的鎳合約交易量大約只有過往水平的一半左右。“目前LME鎳交易情況,與鎳市場流動性低以及亞盤時段未恢復交易有關。”有業內人士表示。
2月24日,LME宣布,將從3月20日開始恢復鎳合約的亞盤時段的交易。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對于飽受流動性問題困擾的老牌交易所而言,也是恢復信譽和市場地位的關鍵一搏。
不過,因倉庫中出現部分鎳不符合合約規格情況,LME3月17日宣布,鎳合約亞盤時段交易的恢復時間將推遲一周。
然而,就在LME著手重啟倫鎳亞盤交易的同時,一些競爭對手也有意趁機“搶生意”。
有報道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正計劃推出鎳合約,并且將使用英國全球商品控股公司(GCH)旗下實體平臺收集的價格進行結算,CME和GCH已針對此事討論了數月時間。
從業務涵蓋范圍方面來看,CME的優勢在于銅和貴金屬合約,而LME在銅、鋁、鎳等工業金屬領域處于主導地位,兩者定位有所差異。
芝商所隨后在回應采訪時表示,無法對是否開發特定新產品進行回應,而GCH也拒絕評論芝商所的事情,但強調公司旗下買賣雙方直接交易鎳金屬的平臺將在3月底上線。這個平臺將只向參與實體鎳交易市場的用戶開放,單純參與市場投機交易的基金或者量化交易者則會被攔在門外。
有知情人士表示,GCH平臺上的價格將被用來編制一個指數,用來結算CME的鎳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