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創新藥出海集體受挫,2023年伊始又發生了跨國藥企退貨事件。值此風高浪急之時,中國創新藥企該如何出海引發業內關注。
近日,和譽自主開發的創新CSF-1R抑制劑Pimicotinib(ABSK021)引領TGCT領域第一個全球多中心III期臨床研究獲得FDA和CDE批準。Pimicotinib用于治療不可手術的腱鞘巨細胞瘤(TGCT)的三期臨床試驗日前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這是繼2022年7月被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認定為突破性治療藥物,2022年10月獲CDE批準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以及2023年1月成為全球首個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BTD)的新一代CSF-1R候選藥物后,Pimicotinib再次在TGCT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意味著其注冊性臨床試驗在全球同步啟動。
而三月初,和譽生物宣布與艾力斯(688579.SH)簽署許可協議,將另一款創新藥物分子ABK3376在中國區域的獨家開發許可授予艾力斯;艾力斯將支付首付款、開發及銷售里程碑付款(合計約人民幣12.96億元),以及一定比例的許可提成費,并有權在達到行權條件時選擇行使海外權益,將授權區域擴大至全球范圍。
(相關資料圖)
為了全面解析和譽醫藥臨床開發的海內外布局脈絡,藍鯨財經記者專訪了首席醫學官(CMO)嵇靖博士,她已經從事新藥研發二十五年,之前曾服務于默沙東、強生、葛蘭素史克和阿斯利康等跨國藥企。
全球性臨床開發布局先鋒
縱觀和譽醫藥目前15條研發管線,目前已有7款產品獲得17項臨床研究批件,在包括中美澳的四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臨床研究,其中美國研究涵蓋三個一期臨床試驗,和一個三期臨床試驗,即Pimicotinib的全球多中心臨床三期。臨床開發領域則橫跨腫瘤精準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和非腫瘤適應癥,治療方式包括單藥治療和聯合療法。
短期內同時獲得中美雙BTD認定和全球多中心臨床三期中美雙重批準,Pimicotinib的臨床開發成績在本土生物技術公司中極為少見。嵇靖認為,和譽醫藥實現全球化臨床路徑的關鍵就在產品創新和盡早布局,一開始就搭好策略框架,再盡早與FDA溝通進行調整。Pimicotinib的布局起于優秀的產品和真實迫切的臨床需求。
“Pimicotinib 首個適應癥領域是腱鞘巨細胞瘤,這是一種發生在年輕成人重要關節處的局部浸潤性軟組織腫瘤,易引發受累關節功能障礙,帶給病人巨大的痛苦。”嵇靖介紹。手術切除是長期以來的經典治療手段,然而部分TGCT患者手術切除難度大,復發比例高,一旦手術治療失敗或發生嚴重并發癥,肢體截肢將變得不可避免。全球范圍內,TGCT患者迫切需要高應答率的創新藥物。因此開發CSF-1R抑制劑,有望給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Pimicotinib是和譽醫藥獨立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新的口服、高選擇性、高活性CSF-1R小分子抑制劑,并且是首個由中國公司獨立自主研發并推進臨床的高選擇性CSF-1R抑制劑。
“美國2019年批過一款藥物,但選擇性比較差,產品說明書有致死性肝損傷的安全性黑框警告 ,談及Pimicotinib的療效,嵇靖非常自豪,“Pimicotinib公布的初步客觀緩解率(ORR)是68%,遠超同類競品,同時顯示有良好的安全性和PK/PD特征,沒有明顯的肝毒性。Pimicotinib是潛在Best-in-Class藥物。這是TGCT領域第一個獲得FDA和CDE批準的全球III期關鍵臨床研究。”
盡早布局和設計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
Pimicotinib同時被中美藥監部門認定為BTD,這本身是對顯著療效的高度認可,同時也會帶來審評方面的加速與便利。中國突破性治療認定是四種新藥上市加速審評途徑之一,政策很明確,必須有臨床數據支撐。美國FDA規定,在研新藥一旦被授予BTD,便能享受一系列加速藥物開發的政策,包括FDA專家介入指導臨床開發整個過程,有效提升與FDA的溝通效率;在提交藥品上市申請時,可以進行滾動提交,特別是在符合相關標準時可獲得優先審評。
“Pimicotinib在FDA獲得BTD的過程是很快的,通常來說,是要先和FDA的項目負責人溝通數據的規范性和充足程度,答復后再去申請。但我們覺得TGCT疾病嚴重,而且Pimicotinib療效數據超越同類競品,所以直接提交了申請,FDA僅用一個多月就給了BTD”,嵇靖介紹說,“不過,我們為了拿到足夠的美國數據以支撐BTD和Phase III的申請,提前兩年就開始全球布局了。”
根據FDA的監管,開展臨床試驗III期前,藥企需要與FDA溝通,和譽醫藥早在Pimicotinib臨床試驗I期開始時,已經制定了策略,通過靈活的方案設計和合理的中美病人入組,能同時滿足中美兩國藥監部門對進入III期臨床前的數據要求,跨越試驗 II期直接申請進入試驗III期,節省時間與成本。
“III期研究劑量的選擇,對照藥的選擇,總病例數和美國病例數,臨床終點的選擇等,這些都是FDA極為關注的,是本土藥企之前出海被拒的重要原因。我們與FDA進行了書面和視頻會議溝通,對每一個FDA關注的問題充分說明理由。”嵇靖語氣凝重,”假如FDA沒批,那損失的時間可能會超過一年,這是TGCT領域第一個全球多中心III期臨床研究獲得FDA和CDE批準。過去,由中國創新藥企主導的、全球同步啟動的注冊性臨床試驗非常少見,但通過Pimicotinib證明,只要盡早布局和設計,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們的策略是海內外臨床研究同步開展,像亞洲地區高發的疾病,可以在中國臺灣地區同時開展臨床試驗”,嵇靖期待地說,“今年會看到多個管線的療效數據。Pimicotinib給后面管線的海外布局打了一個樣板。”
2022年中國創新藥出海集體受挫,2023年伊始又發生了跨國藥企退貨事件。值此風高浪急之時,和譽醫藥為何能始終堅持國內外同步推進Pimicotinib的商業化進程這一大目標?用嵇靖的話來說,就是創新藥需要做全球性臨床開發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