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越南政府的一份詳細介紹其大米出口戰略的文件,該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其大米出口量從去年的710萬噸減少至每年400萬噸。
【資料圖】
這份日期為5月26日的政府文件稱,此舉旨在“促進優質大米的出口,確保國內糧食安全,保護環境以及適應氣候變化”。
該文件還稱,到2030年,越南大米出口收入將從2022年的34.5億美元降至每年26.2億美元。
越南胡志明市的一家大米貿易商周六表示,盡管越南的水稻種植面積由于氣候變化正在縮小,而且一些農民正在轉向種植其它作物和飼養蝦,但政府新的大米出口戰略似乎過于激進。
該貿易商表示,湄公河三角洲的一些稻農正把他們的部分田地變成水果農場,種植芒果、葡萄柚、菠蘿蜜和榴蓮,但絕大多數農民仍在種植大米。
越南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僅次于印度和泰國。而大米是全球一半人口的主食。越南大幅削減大米出口量可能會推高全球糧價。
聯合國糧農組織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4月國際食品價格指數出現一年以來的首次回升,主要谷物價格延續跌勢,但大米除外。高昂的投入成本及不利的天氣條件,導致大米收獲減少。
大米出口市場多樣化
越南政府文件稱,該國的大米出口市場將會多元化,從而可以減少其對任何國家的依賴。菲律賓長期以來一直是越南最大的大米買家,去年占越南大米出口量的45%。
該文件稱,到2025年,越南大米出口的60%將運往亞洲市場,22%運往非洲,7%運往美國,4%運往中東,3%運往歐洲。
越南政府還表示,未來將把重點放在優質、香糯大米的生產上,同時到2025年將低質量大米的產量減少到總產量的15%,到2030年減少到10%。
不過,湄公河三角洲安江省的另一家大米貿易商表示,“我對這一戰略能否實現表示懷疑,因為大米生產取決于供求關系,而不是政府的決定。”
越南政府海關數據顯示,今年頭四個月該國大米出口量同比增長40.7%,至29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