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藍鯨財經記者從嘉吉公司獲悉,嘉吉公司已決定將嘉吉中國區蛋白業務出售給德弘資本(DCP)。德弘資本的團隊曾投資過蒙牛、現代牧業、圣農發展等多家農牧企業,可謂是一個農牧資本的“老兵”。
(資料圖片)
不過,嘉吉公司方面并未透露更多的細節。目前,嘉吉公司的動物蛋白業務主要集中在白羽肉雞業務上,原料也多為進口。在業內人士看來,嘉吉公司此次業務的出售,主要原因還是成本結構優勢不在,行業地位松動。
一份相關材料顯示,此次交易是嘉吉基于對中國蛋白業務產品線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充分評估,旨在確保該業務在中國的持續運營,繼續為中國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目前,嘉吉公司以及德弘資本均未對此次交易細節進行披露,也未公開交易價格。但根據牧食記的報道,雙方協定交易計劃于2023年內完成,屆時嘉吉蛋白中國的約3000名業務員工將加入德弘資本。
據了解,嘉吉中國公司總人數約為萬人左右,這就意味著將近1/3的員工會涉及此次變動。
目前,嘉吉蛋白中國的主要設施為位于安徽滁州的白羽肉雞一條龍基地。2011年,嘉吉動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正式落戶滁州來安經濟開發區,先后投資近5.5億美元,興建了集飼料生產、種雞繁育、雛雞孵化、肉雞養殖、屠宰初加工和深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項目,肉雞年產能達到6500萬只。該公司是麥當勞和肯德基的一個主要雞肉供應商。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1月,嘉吉第五次參加進博會,推出了旗下第一款預制菜產品太陽谷椰香芝士葡國雞。當時,嘉吉蛋白中國董事總經理陳冕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嘉吉還在研發多款肉品預制菜產品,這些產品能夠發揮嘉吉在動物蛋白領域的優勢。
并且,嘉吉當時正通過產品的調整謀求在C端市場布局。這些產品主要是針對C端的產品,在商超會員店等渠道銷售。“預制菜不會成為嘉吉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將成為嘉吉與消費者產生直接連接的品類,使消費者加強對嘉吉品牌的認知。”陳冕對藍鯨財經記者說。
同時,時任嘉吉中國區總裁的劉軍也對藍鯨財經記者介紹,嘉吉在中國的業務包括鐵礦石、動物蛋白、動物營養、食品配料及營養等業務,年銷售收入超過千億元。目前正在推動一些動物蛋白、食品配料等產品由B端向C端的轉型,進而實現業務的持續增長和盈利。
不過,2022年12月,劉軍離任嘉吉,管慧麗接替劉軍出任嘉吉中國區總裁。2016年,管慧麗加入嘉吉,擔任中國區法律負責人,2021年擔任嘉吉北亞區法律總顧問。
對于此次出售動物蛋白業務,業內人士認為能夠聚焦業務,但最終還是在相應行業中的成本結構和競爭地位決定的。
據了解,2021年12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圣澤 901”“廣明 2號”“沃德 188”3 個快大型白羽肉雞品種,標志著我國擁有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打破了種源方面的國際壟斷。
肉雞的成本主要是種苗和飼料,此前種苗是被國際市場絕對壟斷的。打破種苗壟斷,外企最大的優勢不再。
并且,中國禽肉規模也在國際市場占據優勢。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2021年,我國禽肉產量238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比第二名美國的2322萬噸多58萬噸;中國禽肉產品中的白羽肉雞、黃羽肉雞、肉鴨和鵝在世界上都居于重要地位,加上許多具有區域特色的地方產品,可以滿足國際市場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并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禽肉出口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不斷提升質量安全保障水平,比畜肉產品顯得更具競爭力。”
大企業優勢不再后,擇機出售相關業務也是慣用的做法,當前則是較為合適的機會。
牧食記聯合創始人舒全登認為,當前的白羽肉雞價格走高,在此時出售白羽肉雞板塊能夠有個較高的估值。
期貨日報分析稱,近期出欄毛雞保持盈利狀態,養殖戶低價補欄心態積極,雞苗市場交投節奏加快。截至29日,5月下旬雞苗均價2.63元/羽,較中旬漲幅15.86%。下旬毛雞出欄量不足,雞產品走貨稍有好轉,屠宰庫存壓力緩解,廠家收購毛雞心態尚可。截至29日,5月下旬毛雞均價4.66元/斤,較中旬漲幅1.3%。
此前,2019年,白羽肉雞的價格曾隨著豬肉價格一路飆升,每斤價格近5元,進而導致上游產能增加,導致了2020年后白羽肉雞價格下跌,甚至跌破了3元。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20年去全年,國內白羽肉雞年均價3.60元/斤,同比下滑1.19元/斤,跌幅24.84%。
目前白羽肉雞價格回升,嘉吉公司也能出售一個好價錢。
收購方德弘資本擁有多次資本運作農牧企業的經驗。德弘資本在官網稱,在過去30年間,德弘資本團隊引領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投資項目,并扶持了諸多行業龍頭企業。德弘資本的董事長為劉海峰,曾任KKR全球合伙人,KKR亞洲私募股權投資聯席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曾負責并領導了蒙牛乳業、圣農發展、現代牧業、中糧肉食、粵海飼料、亞洲牧業等多個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