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晚,“深圳供電局再回應城中村晚上停電”話題再沖上同城熱搜!
有部分的網友反饋5月30日至5月31日凌晨不止停電一次。“昨晚停了四次,我都不知道怎么睡著的?!庇芯W友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被熱得睡不著的深圳人,有的表示“硬扛了6小時”,還有網友稱:小區里的人都跑出來了,酒店爆滿。
深圳用電負荷
連續兩天突破2000萬千瓦大關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從30日晚上開始,就有不少深圳人在社交平臺發帖,稱所住區域突然停電,高溫讓人無法入睡。
5月30日,據深圳供電局消息稱,深圳局部片區出現零散停電現象,主要分布在寶安、龍崗、光明、龍華四個區城中村的部分區域,停電范圍影響個別樓棟用戶,涉及客戶數1748戶,占全市用電客戶的萬分之四點七。
21記者發現,截至5月30日17時08分,深圳電網用電負荷創今年新高,達到2054萬千瓦,同比增長17.7%,為歷史上首次在5月份超過2000萬千瓦,較2022年用電負荷破2000萬千瓦大關提前45天。
6月1日,深圳供電局再進一步回應,城中村配電設施較落后,全市將推動150個城中村完成用電安全整治。
圖源:@深圳供電
多地5月用電負荷突破歷史峰值
事實上不僅是深圳,步入5月,各地用電需求進一步攀升,多地在5月末創下今年以來的電力負荷新高,甚至有部分地區突破了歷史同期的用電負荷峰值。
近期,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用電負荷呈現持續走高態勢。其中,廣東最高負荷達1.38億千瓦;廣西用電負荷兩次創新高,達3137萬千瓦;海南電網負荷也已連創新高,首次突破700萬千瓦。
5月30日,廣州電網用電負荷今年以來首次突破2000萬千瓦,達2115.1萬千瓦,同比增長超20%。廣州供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工業用電高峰和制冷設備用電需求激增,共同導致電網負荷不斷攀升。
據南方電網6月1日消息,5月31日,南方電網最高電力負荷達2.22億千瓦,接近歷史最高水平。預計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南方五省區用電負荷還將繼續攀升。
長三角部分區域亦面臨同樣的情況。據江蘇新聞廣播5月30日報道,5月29日13時45分,江蘇電網用電負荷突破1億千瓦,達到1.0097億千瓦。這是江蘇電網歷史上首次在5月份負荷破億,比2022年夏季提前了19天。
多地用電負荷提前迎來高峰,一方面與經濟的企穩回升有關,而另一方面原因與今年的高溫天氣有關。
5月末,江南、華南中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重慶等地部分地區出現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四川攀枝花、云南昭通等局部地區超過40攝氏度。
中國天氣網截圖
廣東也在近日迎來了高溫“烤”驗。5月30日,廣東省氣象局發布高溫四級預警和啟動高溫四級應急響應。多地錄得極端高溫紀錄:5月29日,梅州蕉嶺錄得全省最高氣溫38.5℃,打破了該站5月的月極端高溫歷史極值;5月30日12時30分,廣州站錄得37.0℃的氣溫,打破此前36.9℃的5月歷史極端最高氣溫紀錄。
高溫天氣提前來襲,意味著今年的用電高峰時期或將延長。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正常氣候情況下,預計今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13.7億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左右;若出現長時段大范圍極端氣候,則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
據能源局預測,今年全國最大的電力負荷將比去年有較大增長,我國電力供應將呈現緊平衡的狀態。
全力應對保供挑戰
用電負荷陡增,為各地電力保供工作帶來挑戰,夏季電力保供仍是今年的重點。
國家層面,國家能源局在4月12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按照“適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則,督促各類電源迎峰度夏前投產發揮保供作用,其中,支撐性電源不少于1700萬千瓦。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持續做好電煤供應保障、嚴格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等工作進行安排。國家電網今年建設迎峰度夏重點電網工程239項,目前已完工60%,6月底前將全部完工。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三產和居民用電占比增加,使得用電負荷曲線呈現出時段性、季節性特征,且對天氣、氣溫等外部環境因素等敏感度加強,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已成為常態化的保供挑戰。
袁家海進一步分析,今年電力保供的壓力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一是用電高峰提前會打亂部分燃煤電站的生產、庫存、檢修等管理計劃,影響正常的發電能力;
二是高溫導致的高峰用電負荷曲線更加陡峭,加大電網調度壓力;
三是高溫天氣下光伏可能會因發電組件溫度過高而出力偏低?!昂孟⑹?,近期煤炭價格回落,電力企業的保供成本壓力較去年大幅減小?!?/p>
據中電聯預計,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其中,二季度南方區域電力供需形勢偏緊。迎峰度夏期間,華東、華中、南方區域電力供需形勢偏緊,華北、東北、西北區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多個地區用電高峰的來臨基本在同一時期,且時間有所提前,經濟發達地區在高峰時間段的電力供應仍然不足。
目前,南方電網正在積極加大跨省電力互濟力度,全面備戰夏季用電高峰。南方電網已與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華為簽訂AI合作備忘錄,探索利用電力+算力的最優解決方案,推動數字電網建設,進一步提高用電負荷預測準確性,全面提升供電保障能力和智能調度水平。
近日,福建與廣東共同簽署兩省2023年電力電量互送協議,用以解決電力資源的跨省協調問題。根據協議,今年福建將在電力富余的3到6月和10到11月,送廣東電力不低于30萬千瓦;而在福建南部電網供應能力不足的7到9月和12月,廣東支援福建電力30萬千瓦,預計全年互送電量超25億度。
彭澎認為,推動電力供需平衡在短時間內面臨很多困難,應鼓勵需求側用電主體盡可能把一些可以調整的用電需求挪到電價較低的時間段,選擇平谷或低谷用電,避開用電高峰。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就《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電力負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利用自上而下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更好發揮價格機制的作用,提升電力資源配置效率。
“市場化是挖掘各類電力資源保供潛力的有效手段。”袁家海認為,首先,要以現貨市場價格信號和峰谷分時電價機制,激勵供需緊張時多發電、少用電,省間的電價差有助于電力輸入省份多爭取外來電,實現第一層級的供需調節。
其次,袁家海表示,以輔助服務機制和容量補償機制調動發電側資源在快速爬坡、事故應急及恢復、有效容量支撐等服務方面的積極性,提升供需緊張時保障電能質量、滿足電量需求的能力,同時對本地有序用電、分級切負荷等需求側深度響應措施和送端電力保供應急響應資源給予保供補償,實現第二層級的供需調節,在社會代價可承受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平衡電力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