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建筑環境中提升社會價值的五大決策階段 來源:仲量聯行報告 仲量聯行報告 攝
中新財經記者 龐無忌
在11日開幕的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碳中和博覽會)上,房地產專業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發布《負責任的房地產:實現社會價值》全球調研報告。
在此次全球調研報告中,仲量聯行基于對全球12個主要市場的804名資深企業不動產決策者進行調研。報告認為,建筑環境是增進社會福祉的一大支柱,而房地產是支持實現社會價值目標的重要載體。
報告得出以下三大關鍵洞察:一是通過同時實現環境和社會價值,建筑環境有可能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二是盡管創造社會價值的愿景是明確的,但企業實現社會價值的途徑是有限和分散的;三是企業應關注房地產決策的五個關鍵階段,以增加其對環境和社會價值的影響。
仲量聯行智動辦公中國區業務開發執行總監尹松嬌表示,將可持續發展目標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戰略是企業目前面臨的最重大挑戰。大多數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實現“脫碳愿景”的進程遠超實現“社會愿景”的進程,且企業實現社會價值的途徑比較有限和分散。
她指出,企業現階段的社會價值戰略大多關注于員工層面,包含員工的健康與福祉、辦公場所的多元平等與包容(DEI)等。調研顯示,93%的企業受訪者認同建筑環境中的環境和社會目標具有內在聯系,且需要采取兩者協調一致的策略,但目前只有8%的領先企業將社會價值納入其可持續發展戰略或企業不動產戰略中,且已經確立了具體的社會價值目標。超過40%的企業未將環境和社會因素深度嵌入其房地產戰略中。
尹松嬌重點分享了房地產生命周期中的五大關鍵決策階段,包含:選址、租賃談判、設計和運營設施、空間運營和社區培育、負責任的采購。她指出,房地產全生命周期中的每個階段都存在獨特的機會,企業可通過可持續開發、包容性設計、舊建筑的活化再利用和改造來創造社會價值。然而,要真正實現這樣的價值創造,需要在包含內部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生態系統中進行更有效的合作。企業租戶需要加強并積極利用與業主、供應商以及外部伙伴的關系,特別是與當地社群、城市和政府機構的關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