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3日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和各期限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均下調 10 個基點后,“麻辣粉”(MLF)降息也應聲落地!
6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2370億元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市場俗稱“麻辣粉”)操作,中標利率為2.65%,較上月下降10個基點。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相關資料圖)
業內專家認為,政策利率聯動下調,釋放了明確的穩增長信號,是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的體現,旨在進一步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MLF“降息”三大原因
綜合業內專家觀點,此次包括MLF利率在內的政策利率聯動下調,背后有三大原因。
一是增強支持實體經濟力度。
2023年開年以來,我國經濟景氣度階段性走高,但二季度以來,多項指標顯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將繼續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全力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充分就業,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
其中,對加強逆周期調節的表述,也被市場看作是降息窗口打開的信號。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下調MLF利率可以促進增量貸款利率更快下行,同時釋放更強的“穩增長”信號,從而為經濟修復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近期存款利率下調釋放降息空間。
6月8日以來,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陸續下調活期存款和部分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也為政策利率下降釋放了空間。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存款利率的下調為銀行減輕負債端成本,緩解銀行凈息差壓力,為銀行進一步合理讓利實體經濟拓展空間。
“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較快推進,逐步緩解銀行面臨的凈息差壓力,為本次政策利率的下調打下基礎。”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說。
三是外部掣肘減少。
北京時間6月15日凌晨,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至5.25%的水平不變,符合普遍預期。
高瑞東表示,從外部來看,6月美聯儲加息暫緩,為國內降息提供窗口。2022年央行降息就選擇在美聯儲基準利率未做調整的8月。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預計美聯儲可能在四季度進入降息周期,中美兩國基本面差+貨幣政策差收斂,我國將出現國際收支、匯率改善機會,貨幣政策寬松空間進一步打開,形成降息預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本次政策利率下調再次表明,在國內與海外物價形勢存在根本差異的背景下,國內貨幣政策具有很強的獨立性。“這樣來看,無論美聯儲6月及下半年是否繼續加息,對國內貨幣政策的影響都將較為有限。”他說。
LPR有望接續下調
當前,我國已形成“MLF利率-LPR-貸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MLF利率對LPR報價發揮著關鍵指引作用。
多位專家認為,隨著MLF利率下調,6月20日即將公布的LPR有望接續下調。
“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降后,MLF利率跟隨調整,從而引導LPR降低,更能夠達到支持實體經濟的目的。”高瑞東預計,本月1年期、5年期以上LPR很可能出現非對稱下降。其中,1年期LPR可能下降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下降15個基點。
“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雖然有所恢復,但恢復的態勢并不穩固。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利率有所下降,引導LPR適當下行,具有必要性、緊迫性,時機已經成熟。”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本月LPR有望下降5-10個基點,并起到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
一是再次傳遞出穩增長、促發展的政策信號,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二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以LPR為定價基準的存量貸款利率將下降,新增貸款利率也有望降低,有助于激發有效融資需求。
三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存量房貸和新增房貸利率都將下降,住房消費者負擔減輕,還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費和投資。
對市場形成利好
“降息”對金融市場影響如何?
高瑞東認為,對于股票市場而言,降息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改善企業經營現金流;同時,低利率環境還可刺激公司投資和市場活動,改善市場風險偏好,短期內會對股市產生提振效應。對債券市場而言,調降政策利率,可引導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從而打開國債收益率的下行空間。
李超表示,降息對債市影響較為直接,6月13日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降息后,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迅速下行4BP至2.64%左右低位,在下半年或仍有降準、降息判斷的基礎上,預計債券市場的牛市行情值得期待。
2020年以來,MLF“降息”當日A股市場走勢 本報記者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