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到2025年,“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夯實,工業增加值超過1.3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以上,工業投資年均增長5%,制造業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功能地位顯著增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5%,工業勞動生產率超過50萬元/人,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達1.8萬億元。一批關鍵領域實現攻關突破,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持續提高,重點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2.5%以上。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80%以上,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力爭達360臺/萬人,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
面向工業場景加快部署5G專網、千兆光網、算力平臺等
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推動傳統制造業企業加快機器人應用、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連接,實現4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面向工業場景加快部署5G專網、千兆光網、算力平臺等,實現重點工業企業和園區“雙千兆”網絡全覆蓋,建設民用航空等領域工業5G專網。用好“算力券”,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購買算力服務。
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計劃 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不少于2萬臺
加快建設智能工廠。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計劃,制定“一廠一方案”,打造2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不少于2萬臺。創新“智評券”,為企業提供評估診斷和改造升級等服務。建設新型智能制造信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供需快速匹配的服務體系。
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 推動本市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超過100家
其中提出,加快引進培育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的科技型企業,滾動培育50家左右制造業“獨角獸”企業、100家左右“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5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10萬家。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推動本市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超過100家。
建設民用航空、智能網聯汽車等行業大數據平臺
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先進制造業集聚。建設民用航空、智能網聯汽車等行業大數據平臺,發揮高質量工業數據集賦能效用。加強要素指標對重大產業項目的應保盡保,每年通過提質增效、存量盤活、城市更新、土地出讓等方式,保障產業用地規模不低于1萬畝。在符合安全、環保相關法律條件下探索簡化中試項目流程。發揮市、區兩級財政資金作用,加大向先進制造業領域傾斜和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