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培機構的轉型已經基本走過了第一階段。原有業務清退,新業務逐步確立,多數機構的業績表現開始趨于穩定。
然而,一起教育卻沒能順利邁入這樣的發展階段。最近發布的財報顯示,其2023年一季度凈收入大幅下滑96%,期內凈虧損擴大273.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起教育為何突然陷入困境?
虧損是營收的近10倍
縱觀一季報,一起教育在最近半年間,陷入了巨大的業績壓力。
一季度,一起教育凈收入930萬元,上一年同期為2.33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96%。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一起教育連續第五個季度營收同比下滑。不僅如此,最近兩個季度,一起教育的收入接連破位。去年四季度,其營收首次單季度跌破億元,本季度再度出現巨幅縮水,跌進千萬元。
對于營收的下滑,一起教育表示,主要是因為重大項目招標和交付過程的嚴重延誤影響了一季度的收入確認。CEO劉暢表示,校內軟件即服務(SaaS)業務繼續向前發展,超出了財務業績可能顯示的范圍。CFO杜超也表示,最近的重大項目中標預計將在未來幾個季度逐步交付,并反映財務報表中。
但需要看到的是,一起教育并沒有披露對二季度的業績預期,何時能恢復業績增長尚未可知。而與此同時,一起教育的費用開支依然非常剛性。一季度,一起教育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2180萬元,同比微降0.8%;研發費用為4430萬元,同比縮減54.6%;一般和管理費用為4020萬元,同比減少21.7%,三項費用雖然都出現同比收窄,但仍然大幅度超出營收。
這也使得一起教育在一季度的利潤處于失控狀態。一季度,一起教育的毛利同比下降98.4%至226.3萬元,毛利率為24.4%,而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為60.7%。
凈虧損為9250萬元,而較2022年第一季度凈虧損2480萬元,同比擴大273.7%,而如此大規模的凈虧損甚至已是當期營收總額的近10倍。不僅如此,這已經不是第一個季度出現虧損超過營收,對于一起教育來說,經營的壓力正在像一棵棵稻草一樣壓到身上。
一起教育能轉危為安嗎?
余糧見底
上市初至今,一起教育從未實現單季度盈利,本季度凈虧損的同比擴大,讓原本正在逐步收窄的虧損表現再度惡化。這種情況下,一起教育手中持有的現金也在持續承壓。
截至一季度末,一起教育手中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以及短期投資額總額約為6.4億元,比去年同期的8.13億元減少近1.75億元,比期初的7.38億減少近1億元。從上市以來,一起教育的現金持續減少,目前已經回到2019年的水平。按年度計算,一起教育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始終處于凈流出的狀態,2022年凈流出4.64億元,雖然流失規模不如在線教育“燒錢大戰”階段,但仍居高位。
橫向對比,一起教育也似乎是教育機構中現金規模最緊張的。同樣遭受重挫的高途尚且有34億現金,好未來則是將近32億美元。手中現金持續減少的情況下,一起教育的轉型必然會受到掣肘。
與此同時,由于業績的持續下滑,一起教育的融資通道也在一步步收緊。本年度,一起教育的股價再度縮水,目前其股價再次徘徊在1美元的警戒線上,這樣的股價水平,不但融資難度在增加,甚至其上市公司的資格可能也會受到挑戰。
或許是為了提振信心,高管們都在努力釋放積極的信號。CEO劉暢表示,一起教育的教學SaaS業務已經在全國中標了多個標志性項目,包括中標金額為1.16億元的上海市閔行區智慧紙筆項目和智能作業項目,以及中標金額為2000萬元的北京市西城區云課堂評價系統項目。CFO杜超也表示,最近的重大項目中標標志著公司新業務戰略的另一個關鍵里程碑。
但這些項目真的能讓一起教育順利走過轉型嗎?
重新審視教育SaaS轉型
對于本期財報中劉暢提到的項目,此前一起教育已經在財報中提及。
去年二季度,一起教育就曾表示,其在上海成功交付了“閔行區基于智能作業的精準教學與自適應學習系統項目”;由一起教育科技協同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上海市閔行區研發的“閔智作業”和“閔曉數”智慧筆也在上海正式發布。去年四季度,一起教育透露,中標北京西城區以線上作業為載體的形成性評價項目,以及西城區義務教育階段“五育融合”評價構建項目系統平臺的定制開發。
顯然,從目前來看,這兩個項目仍然是一起教育的重點,此外并無更多拓新。
縱觀一起教育的轉型,似乎始終聚焦在教育信息化的賽道上。這可能也與其自身的發展基因有關,一起教育最初的定位便是補充公立校教學場景的學習產品。
2012年,一起教育開始為K12學校構建智能校內課堂解決方案,包括備課、授課、家庭作業相關活動和學術評估等。2015年,一起作業宣布教師端產品永遠免費,并為學生提供付費服務。
2017年,一起作業上線“成長世界”板塊,學生通過做題,可獲得其內置多款游戲的虛擬道具獎勵,但這種模式因為“引導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受到批評,“成長世界”也隨即被關閉。在這一年,一起教育開始涉足在線教培,該業務在2021年一度貢獻總營收的97.4%。而“雙減”后,一起教育重回原點。
轉型教育SaaS與過往有一定的承接,可這項業務并沒有足夠堅實的基礎??v觀過往在教育信息化上的布局,一起教育始終不算順利。根據上市后的財報,一起教育旗下的一起作業學生端在報告期內MAU(月活躍用戶數)從2020年的月均1970萬,下滑到2021年的1440萬,一年間流失了530萬。2021年這項業務收入5590萬元,較2020年的7580萬元進一步下滑,足以見得這項業務的用戶黏性并不高。
而教育SaaS業務依賴研發,投入大、毛利低、回款慢……對于一起教育來說,失去教培業務這一絕對核心,原本就需要“勒緊褲腰帶”,研發投入注定很難保障,這種情況下轉型似乎更是難上加難。
最近兩個季度的業績表現,已經將教育SaaS業務“投入大、毛利低、回款慢”的特征充分顯現出來。面對暴跌的營收、持續的虧損、不斷減少的現金、持續承壓的股價,以及逐漸關閉的“補血”通道,一起教育的轉型正陷入步履維艱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