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商銀行公告斥資23億元在深圳購置房產,期間正處于其配股再融資階段,引發市場關注。
(資料圖)
6月25晚間,浙商銀行發布了關于購買營業辦公用房的公告。公告稱,擬購買的房產位于深圳市福田區濱河大道與椰樹路交匯處的深圳中洲濱海商業中心西塔第1-21層(第11層為避難層),總建筑面積41186.7平方米及其他附贈權益,總價22.65億元。其他費用(契稅、印花稅等)約0.69億元,合計資產購置費用約23.34億元。
浙商銀行公布買樓計劃時,仍處其配股階段,截至6月26日,浙商銀行仍在停牌中。此前,浙商銀行于6月11日公告,擬按照每10股配售3股比例配售,本次配股價格為2.02元人民幣/股。若以浙商銀行2022年底總股本212.69億股為基數測算,本次可配售股份數量總計63.81億股,其中A股可配售股份數量為50.14億股,H股可配售股份數量為13.66億股。按照2.02元的配股價格,預計配股募資約129億元人民幣。
6月26日晚間,浙商銀行公告表示,A股配股發行成功,認配率達96.32%,募資97.56億元。
對于購樓和配股進度的重合,浙商銀行對澎湃新聞表示,此次買樓耗用的風險加權資產占配股帶來的風險加權資產增量的比重僅1.5%,且租賃辦公用房也按照租賃期限而不同程度消耗風險加權資產,租賃或購買物業對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影響雖有區別但均在較小范圍之內。
“購買辦公用房事項在公司內部經過了多輪決策程序,董事會選擇此時審議并公告,主要是商務談判和履約進程方面考慮,與配股進度重合純屬巧合。”浙商銀行指出,該行公告也顯示,買樓所用資金不來自于配股。
浙商銀行董事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高度重視投資者的利益和關切,將認真聽取市場聲音,合理運用寶貴的資本,盤活固定資產存量、嚴格把控增量,聚焦銀行主業,為廣大股東創造可持續的價值回報。
“近期該銀行配股融資,不排除有受到買樓資本消耗方面的考慮,但更主要通過配股補充資本實力,增強抵御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澎湃新聞表示。
具體看,按照此次浙商銀行購買房產的建筑面積41186.70平方米、總價和稅費合計23.34億元計算,購買均價為5.67萬元/平。
對于購樓原因,浙商銀行公告表示,基于深圳分行業務發展、人員隊伍的逐步擴大,以及長遠發展考慮,經多次現場勘察、比選、研究,擬購置上述營業辦公用房使用。
據2022年年報,浙商銀行深圳分行目前位于深圳市南山區辦公,機構數量12個,資產規模約1117億,在珠三角及海西地區規模最大;在全國范圍內,排在杭州、北京、南京、上海分行之后。用工人數734人,較2021年的580人增長154人,職工人數次于杭州、南京、北京、濟南分行。
2022年年報顯示,深圳分行辦公地址為深圳南山區南山街道學府路高新區聯合總部大廈(1-4層、6層),辦公樓層只有5層。而此次一次性就購買了21層作為辦公使用,房產面積大幅增加。
公告還指出,為滿足經營需要,該公司以自有資金購買房屋作為深圳分行營業辦公用房,本次資產購買不涉及關聯交易及同業競爭,亦不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公布的《關于購置深圳分行辦公用房的議案》表決結果顯示,12位董事中,來自橫店集團的胡天高對議案投了反對票。反對理由為,一是從浙商銀行目前實際情況看,資本耗用應優先聚焦于生息資產;二是該辦公用房的買入時機有待商榷。
實際上,浙商銀行去年也在上海耗資30.3億元買樓。去年3月底浙商銀行表示,基于浙商銀行上海分行業務發展、人員隊伍的逐步擴大,以及浙商銀行總行在滬機構、子公司布局和長遠發展考慮,經多次現場勘察、比選、研究,擬購置浦東新區浦東大道1500弄1號綠地創驛大廈A塔樓作為辦公大樓使用。當時包括胡天高在內的全部董事都投了贊成票。
2022年末,浙商銀行上海分行的用工人數為729人,較2021年的636人僅增長93人。
近年來,銀行買地購樓動作不斷。例如,2022年11月底,華夏銀行出價45.2億,向第一大股東首鋼集團定制購買北京數字科技大廈,項目包含甲級寫字樓,以及部分商業,總建筑面積13.55萬平方米。廈門農商行則在2022年4月以2.45億元競得五通-高林片區2022G01地塊,位于五通-高林片區金五路與圓二路交叉口東南側,擬用于打造廈門總部。
對于銀行多次出手買樓的原因,周茂華表示,銀行業務擴張對穩定、良好的工作環境有需求。同時,買樓可以較好鎖定運營成本。
周茂華還指出,房地產市場經歷兩年長時間調整,部分區域樓市價格處于低谷,盡管房地產市場拐點不容易預期,但目前出手購房的性價比相對高;部分銀行真金白銀購樓也反映出這些銀行看好辦公樓盤未來升值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