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62家非上市壽險公司半年業績盤點:“炒停潮”驅動保費大漲,中小公司盈利難

          隨著各壽險公司相繼披露2023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上半年經營情況也得以一覽。

          據藍鯨財經梳理統計,截至8月6日,已披露報告的62家非上市壽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6546億元,同比增長16%,超過上市險企保費增速;合計實現凈利潤42.03億元,同比飆升49%。不過,若剔除泰康人壽的65億元凈利潤,其余61家非上市壽險公司凈利潤為-23.27億元,經營表現并不樂觀。


          (資料圖)

          總體而言,2023年上半年疫情影響減退,經濟逐步恢復,各大壽險公司保費規模有大幅度提升,整體表現超預期向好。但這背后,少不了傳統壽險產品3.5%預定利率下調帶來的“炒停潮”驅動。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壽險保費增速或將迎來階段性挑戰,市場或將面臨銷售疲軟的真空期,但長期有利于行業化解利差損風險以及推動產品格局優化,下半年險企可能會在保障類的產品以及分紅險上發力。

          低利率環境分紅險、萬能險有望“扛大梁”

          監管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人身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達到13.38%,扭轉延續了三年的增長頹勢,一掃低迷。

          今年上半年,上市壽險公司與非上市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分化明顯。五大上市險企壽險業務合計實現保費收入1.1萬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平安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的保費收入增速分別達到8.7%、4%、9.4%,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入增速分別達到6.9%、5.1%。

          就非上市壽險公司情況來看,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62家非上市壽險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保費收入6546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明顯高于五大上市險企旗下壽險公司。其中,50家壽險公司保費實現正增長,12家壽險公司保費負增長。泰康人壽以1174.5億的保險業務收入位列非上市險企第一,同比增速為21%,是唯一一家千億級別保費的非上市壽險公司。

          中郵人壽以876億元的保費位列非上市險企第二,其中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70%;信泰人壽、招商信諾、泰康養老、中信保誠、利安人壽、中意人壽、長城人壽、幸福人壽、中銀三星、合眾人壽、中宏人壽、光大永明、英大人壽以及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等14家公司上半年保費收入均在百億級以上。

          上半年保費收入向好,一方面,源于2023年以來行業基本面超預期向好,景氣度持續回升,代理人展業穩步推進,推動壽險收入增速不斷改善。另一方面,傳統壽險產品3.5%預定利率終結及帶來的“炒停”,消費者需求集中釋放,是上半年壽險保費收入最大的拉動力之一。

          “監管部門產品利率窗口指導背景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預期疊加銷售環節改善推動壽險收入增速擴大”,銀河證券分析師張一緯指出。

          隨著8月1日以后3.5%定價利率產品切換完成,代理人蓄客、適應新產品均需要時間,且上半年市場保費需求集中釋放,意味著部分未來需求也有一定程度透支。壽險保費增速或將迎來階段性挑戰,市場或將面臨銷售疲軟的真空期,由此帶來的利差損風險值得關注。

          “上半年的新增保費很大一部分是儲蓄類產品的銷售拉動,下半年險企可能會在保障類的產品上發力,比如稅優健康險。不過增額終身險這類的儲蓄型產品不會被放棄,只不過是利率下來了,從3.5%到3%,產品端可能需要一個轉換的過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在接受藍鯨財經采訪時表示。

          從長周期來看,市場利率下行帶來壽險預定利率下調,主要是為降低壽險公司的利差損風險,也會倒逼險企開發和推廣分紅險等產品。

          “90年代末降利率那波,就是分紅險出來‘挑大梁’,可惜內地市場不像香港市場那樣做成了一個品牌性的產品,希望這一波降利率周期中,能有機構做出好產品,避免利差損、分紅透明化、收益有競爭力”,郭振華指出。

          有業內人士認為,保險產品具有風險保障功能優勢,對有理財需求的客戶來說,在其他金融產品打破剛兌的情況下,有長期保底收益特點的理財險也有吸引力,利率下調不改全年復蘇趨勢。

          “我們預計,當前居民風險偏好下行可能是結構性的而非周期性的。低利率環境下,以分紅和萬能為代表新型產品有望扛起銷售大旗,新型對渠道、客戶和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東吳證券分析師葛玉翔指出。

          中小壽險公司面臨盈利難題

          在凈利潤方面,62家非上市壽險公司中,有33家盈利,其中28家公司凈利潤低于5億,泰康人壽以65億凈利潤穩居第一。

          觀盈利榜,盈利前十強大多數為中外合資或純外資公司。例如,中意人壽、工銀安盛、中美聯泰分別實現凈利潤6.85億元、6.68億元、5.84億元,3家公司依次位居盈利榜單第2-4名。值得一提的是,國壽養老盈利實現凈利潤5.09億元,位列盈利榜單第5名,在養老險公司中排名第一,實現領跑。

          此外,中宏人壽、交銀人壽、光大永明分別實現凈利潤3.39億元、3.31億元、3.16億元,利潤表現較為靠前。

          可以看出,正是中上游公司穩定的盈利增長,奠定了非上市壽險公司整體的凈利增速水平。而剔除泰康人壽后,其余非上市壽險公司凈利潤合計虧損23億元。為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在行業看似好轉的上半年,中小壽險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其實沒有實質上的改觀”。

          反之,觀虧損榜,上半年 29家虧損公司中,中郵人壽以虧損近29億元位列第一,渤海人壽以近18億元虧損緊隨其后。

          需要注意的是,渤海人壽是繼2022年虧損12.26億元后,今年上半年再度虧損17.8億元,連續出現大額虧損。經營問題離不開投資端,上半年,渤海人壽投資收益率為-1.07%,目前其投資端仍有多筆糾紛。

          此外,渤海人壽二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由上季度末的106.13%降至104.73%,進一步逼近監管紅線。其風險評級亦連續被評為C,主要風險來自于公司治理等方面。據悉,渤海人壽正在逐步推進各項整改要求,持續改善公司風險薄弱環節。

          總體而言,相比2022年同期,非上市壽險公司中的虧損機構占比有所下降,但是虧損的公司依舊不在少數。除上述兩家公司外,信泰人壽、國聯人壽、建信人壽虧損分別達到4.63億元、3.43億元、3.23億元。達到億級虧損的非上市壽險公司有13家, 另外14家公司虧損達千萬級別。這體現著,對于中小壽險公司而言,盈利依舊是難題。

          關鍵詞: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62家非上市壽險公司半年業績盤點:“炒...
          零碳發電臨近?美國核聚變發電再次實現突破
          華為進軍房地產?15億成立新公司 科技...
          外媒:瑞信將裁減約80%駐香港員工
          油價將迎“四連漲”?本周三晚國內油價...
          基金銷售違規,又有銀行被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毛片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人| 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1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天天爱天天干天天| 天天干夜夜操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无遮挡一级毛片性视频不卡|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好吊色在线观看| 草草影院地址ccyycom浮力影院37|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激情吃奶吻胸免费视频xxxx|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日韩a级一片在线观看| 日本xxx片免费高清在线|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动漫视频下载| 手机看片你懂的| 小唐璜情史在线播放| 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国产禁女女网站免费看|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 好先生app下载轻量版安卓|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杨幂|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动漫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