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8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3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113億美元,升幅為0.35%。
【資料圖】
圖片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
專家認為,在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7月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匯儲備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多重因素綜合作用
外匯局表示,2023年7月,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世界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截至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3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113億美元,為連續第二個月環比上升。這主要是受益于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的正估值效應。
“7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環比上升11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貢獻源于匯率折算。當月日元對美元升值逾1%,歐元、英鎊等貨幣對美元均明顯走強。”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說,據初步統計,匯率折算因素對外匯儲備余額形成逾百億美元的增值效應。資產價格方面,由于7月全球債券價格相對穩定,對于外匯儲備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此外,在國際收支方面,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從高頻數據和前瞻性指標看,預計7月我國進出口順差依舊保持高位,外商直接投資保持穩健,從“北向通”資金流向看,股市呈現凈流入。在剔除匯率和資產價格因素后,可以推算7月因國際收支導致的外儲變化應在合理范圍內,這表明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境內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外儲規模將保持基本穩定
外匯局強調,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管濤表示,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升至年內次高,較去年月均規模高出853億美元。“外匯儲備規模增加,進一步夯實了我國穩匯率的‘三個大盤’,另兩個分別是宏觀經濟大盤和國際收支大盤。”
“當前,我國外匯市場供需延續均衡。從趨勢上來說,外匯儲備余額未來有望穩定在3.2萬億美元水平附近。”趙慶明說。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從趨勢看,我國經濟穩步復蘇,外貿韌性與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國際收支有望保持基本平衡。同時,隨著美元加息進入尾聲,我國外匯儲備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此外,溫彬表示,隨著一系列穩外貿和穩外資政策落地顯效,貨物貿易將繼續發揮穩定國際收支基本盤作用,跨境投資有望改善,國際收支將延續基本平衡格局,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