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凈利潤增長逾三倍,可謂業績炸裂,但股價表現卻有些“拉胯”。
(資料圖)
這一幕正發生在光伏龍頭晶科能源(688223)身上。8月15日,晶科能源股價盤中跌幅一度接近13%,收盤報于10.42元/股,跌11.99%,總市值降至1042億元;當日,公司股票成交金額也明顯放大,達到14.1億元,換手率為6.65%。
面對股價大跌,8月15日晚間,晶科能源緊急發布了一份股份回購方案,公司本次計劃回購3-6億元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8.85元/股,回購的股份將在未來適宜時機全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此前一晚,晶科能源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6.24億元,同比增長60.52%,凈利潤38.43億元,同比增長324.58%,扣非凈利潤35.36億元,同比增長340.34%。
除了業績增長以外,晶科能源半年報實際上有多處內容可圈可點,例如,公司率先投產的N型TOPCon電池實現大規模量產,市場供不應求,并享有溢價;此外,在上半年組件出貨約30.8GW的基礎上,晶科能源將全年組件出貨目標由年初制定的60-70GW上調至70-75GW,同時預計全年N型組件出貨占比將達6成。
不過,與半年報一同披露的定增預案則顯示出晶科能源對資金的渴求。今年4月,公司剛剛完成了一筆總額達100億元的可轉債募資,時隔近4個月,公司新一輪的定增計劃募資97億元擴充山西大基地一體化項目產能。
對于晶科能源股價大跌,市場上也有一些議論,認為公司資本運作套路滿滿,“一邊低價增發,一邊出錢回購”,進而機構投資者“用腳投票”。記者注意到,除了資本運作以外,此次大跌或許也能從晶科能源的另一份公告中尋找到蛛絲馬跡。
披露半年報的同時,晶科能源稱,為了真實、準確地反映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財務狀況,本著謹慎性原則,公司對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的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對可能發生資產減值損失的相關資產進行處置及計提減值準備。2023年半年度公司資產處置和計提各類信用及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3.2億元。
其中,計提金額最大的一項是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2.46億元,晶科能源稱,這部分主要包括存貨跌價損失、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合同資產減值損失。
這部分很有可能是受到上半年光伏產業鏈價格大幅下跌影響所致,晶科能源是光伏一體化廠商,公司參股硅料廠,外購硅料進行生產,但由于公司擁有從硅片、電池到組件的全產業鏈產能,這就導致購入硅料后,這部分原材料最終生產為組件,需要在企業內部流轉較長周期,而一旦在這期間出現原材料跌價,公司就可能出現跌價損失。
從硅料價格走勢來看,也的確如此,3、4月份以來,硅料價格劇烈下跌,從20萬元/噸上方跌至6月底7萬元/噸左右的水平。若一體化企業在硅料價格較高位置購入,流轉周期多在2-3個月左右,跌價損失難以避免。
由此判斷,今年上半年,一體化布局的光伏廠商或都將出現相關貨品的跌價損失,即便是一些相對專業化布局的廠商,也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事實上,8月15日,光伏板塊基本全線下跌,除晶科能源以外,TCL中環跌4.24%,晶澳科技、阿特斯、通威股份、隆基綠能、天合光能等跌幅均超過3%。
記者注意到,當日也有傳聞稱TCL中環將計提大額減值,公司證券部人員向媒體回應稱,自己所在的部門并沒有聽到相關消息,具體財務數據請投資者關注月末披露的半年報。該工作人員還表示,二季度上游硅料價格波動,導致下游組件廠商有所觀望,但是中環產品主要是硅片,且公司的硅片價格二季度是略有上漲的。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A股光伏板塊一直處在回調狀態中,曾經的千億市值俱樂部也頻頻減員。在此前的中報業績預告階段,光伏上游硅料、硅片企業紛紛壓低了聲調,甚至部分企業出現幾度虧損狀況,一改往日風光無兩的局面;反倒是下游電池、組件廠商,業績紛紛大幅預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