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17日),北向資金統計顯示凈賣出15.19億元,連續第九個交易日減倉。在本輪北向資金凈賣出過程中,券商股獲集中加倉買入,而貴州茅臺、招商銀行、寧德時代等核心資產卻遭拋售。
不過,以券商為代表的金融板塊并非基金重倉指數的大權重板塊,反而被拋售較多的是信息技術、材料、消費等大權重行業內龍頭。Wind數據顯示,同期基金重倉指數跌幅已達4.87%。
【資料圖】
有分析指出,A股探底回升的另一關鍵要素在于基金重倉指數的提振,但北向資金近期的動作顯然拖累了指數上行。
北向資金連續9日凈賣出,增減倉這些個股
北向資金又是凈賣出的一天。8月17日,北向資金午后一度凈賣出近35億元,全天凈賣出15.19億元,連續9個交易日減倉。好在尾盤資金回流明顯,為上證指數帶來筑底信心。
北向資金作為“聰明錢”的動向一直以來被市場看做是情緒推手,而在最近連續賣出的時期,上證指數自7月25日開啟反彈之后也受累連跌。有不少投資者紛紛在問:為何指數能同北向資金凈流入趨勢如此共振?
從利率的角度來看,盡管美聯儲加息放緩,但國債利率依然處于高位,再加上近期美國繼續發行國債,導致全球美元資產持續回流,固然對于北向資金的繼續“北上”構成牽制。
更為關鍵的是,從已公布的北向資金買賣數據來看,拋售的很多資產都是目前公募基金的核心重倉標的。
以8月17日統計數據來看,Wind顯示,貴州茅臺、五糧液、招商銀行分別被凈賣出6.51億元、4.92億元、3.92億元,“股王”已罕見連續7日遭凈賣出,五糧液、招行分別連續8日和連續12日遭凈賣出。此外,寧德時代、中國平安、長安汽車也被明顯拋售,金額均超過兩億元。
反觀買入的方向,券商股日內活躍,境外資金開始集中加倉。鮮有上榜機會的指南針連續兩日上榜,獲凈買入2.43億元;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均獲凈買入超1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本輪滬指反彈的重要推手是券商,但從市值來看,多數為中小市值券商。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此類標的的上漲雖然在短期內有助于活躍市場氣氛,但要想通過券商股做多A股市場,勢必需要通過助力大市值券商的估值提振來促進指數上行。
近9個交易日,基金重倉指數已跌近5%
隨著北向資金的不斷凈流出,備受公募基金關注的核心資產“失血”明顯,前述像貴州茅臺、招商銀行、五糧液、隆基綠能等,雖然不是目前市場的焦點,但依然是基金重倉指數的核心權重品種。
換句話說,這些個股持續表現欠佳,會持續拖累大盤走勢。有分析明顯指出,A股探底回升的另一關鍵要素在于基金重倉指數的提振,但北向資金近期的動作顯然是拖累指數上行的。
Wind統計顯示,最近七天,北向資金凈賣出金額前十的個股中,絕大多數為基金重倉指數權重股。每經記者注意到,按照成分行業的分布情況,截至8月16日,基金重倉指數的權重第一大行業是信息技術,其次是工業、醫療保健、材料、日常消費等。
不難發現,隨著二季度的調倉換股,部分科技類個股的配置愈發在公募基金權益資產中占據顯要位置,反而像券商等金融類個股權重占比只有5.03%,僅高于能源、公用事業、房地產等。統計顯示,在北向資金連續凈賣出的9個交易日,基金重倉指數已跌近5%,達到4.87%。
對于后市,市場情緒的提振仍是上證指數筑底成功的關鍵,而前期沖鋒失利的小市值券商是否依舊是市場做多的主要抓手,則依然充滿諸多市場變數。
在配置方面,景順長城基金經理鄧敬東認為,隨著疤痕效應的退出,消費板塊中長期有望保持增長,其中白酒、出行鏈、紡織服裝、醫美、醫藥等細分行業的投資價值凸顯。
金信穩健策略基金經理孔學兵表示,短期市場情緒沖擊下,半導體不同板塊之間的周期性和成長性差異可能正在被市場所混淆,部分公司“錯殺”較為明顯,建議大家圍繞確定性(勝率)和成長性(賠率),積極關注半導體國產替代進展和中長期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