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凈流入是指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值,常住人口大于戶籍人口,就說明該城市人口處于凈流入,反之則為凈流出。在我國,一些經濟發達的縣域也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凈流入人口數量比較多。
那么,哪些縣域的凈流入人口多呢?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統計公報、公開數據梳理發現,當前我國有9個縣域的人口凈流入數量超過了50萬人,分別是義烏、昆山、晉江、慈溪、常熟、長沙縣、新鄭、張家港和江陰。其中7個來自東部沿海,2個來自中部地區。
需要說明的是,人口凈流入體現的是歷年的存量,并非單年的變動。其次,一個地方的戶籍人口總有一部分流出,即便是北上廣深這樣的發達大城市,也會有一部分戶籍人口在外地。在縣域層面,一些經濟發達的縣域,商業氛圍濃厚,外出經商群體較多,外來常住人口數據會明顯大于人口凈流入的數值。
(資料圖片)
另外,近年來隨著落戶門檻放開,這些縣級市的戶籍人口中,有很多是近年來落戶的人口,因此,總體上這些地方的人口流入要比凈流入數據更多。
義烏人口凈流入近百萬 4個縣級市發展成為大城市
數據顯示,9個人口凈流入超50萬的縣域中,浙江義烏、江蘇昆山和福建晉江位居前三,這三個縣級市人口凈流入均超過了80萬人。其中,義烏人口凈流入達到了99.72萬人,接近百萬大關,在各大縣域中高居榜首。
數據顯示,2022年年末義烏全市戶籍人口890820人,比上年增加19164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萬人,城鎮化達到80.7%。
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商戶云集。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義烏是小商品之都,商品門類齊全,覆蓋面很廣,因此個體戶、企業比較多,同時近年來義烏積極向電商轉型,快遞數量、電商直播都很突出。
湯海孺分析,義烏產業結構中,以電商等第三產業為主,雖然形成的增加值不如以工業為主的地區多,但帶動的就業人口很多,收入水平也很高。數據顯示,2022年義烏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8215元,增長1.0%,趕超北京、深圳、廣州三大一線城市,僅次于上海。
義烏之后,昆山的人口凈流入也超過了90萬人,達到92.13萬人,位居第二。昆山素有“中國最強縣”之稱。數據顯示,昆山2022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500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
2022年,昆山全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0810.98億元,比上年增長4.1%。年末擁有1個千億級IT(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產業集群和12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擁有大型工業企業113家、中型工業企業303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083家,其中十億元以上企業138家、百億元以上企業13家。年末有效高新技術企業2744家,在縣域中遙遙領先。
位居第三的是晉江,人口凈流入達到82.69萬人。從1994年起,晉江連續29年領跑福建縣域經濟。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晉江的鞋服、紡織、建材、食品產業十分突出,這些產業吸收的外來就業人口很多。
以鞋業為例,當地涌現了安踏、361°、特步等一系列知名運動品牌,晉江也有“中國鞋都”之稱。
浙江慈溪人口凈流入規模也達到了79.61萬人,接近80萬,位居縣域第四。慈溪是中國最大的小家電產業集聚區,被譽為中國“小家電之都”。其中,在電熨斗、電吹風、電暖器等多個細分品種產量位列世界第一。
按照人口流動的規律,經濟發達的新增流入人口中,主要流向城鎮地區。因此,大量的外來人口流入,也使得不少縣級市逐漸發展成為大中城市。
根據《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公布的各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和縣級市)的城區人口數據,有4個縣級市的城區人口超過100萬,躋身大城市行列,全部位于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分別是昆山、義烏、慈溪和晉江。這四個縣級市的人口凈流入規模均超過了70萬人。
(來源: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公開數據整理。其中,新鄭市數據為2021年數據,其余縣域均為2022年數據。另外,人口凈流入體現的是歷年的存量,并非單年的變動)
中部兩縣入圍
慈溪之后,來自蘇南的常熟人口凈流入達到59.07萬,接近60萬人,位居第五。去年常熟市三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2660.34億元,比上年增長3.7%,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4.9%。其中,裝備制造產業產值1150.82億元,增長5.1%;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999.61億元,增長6.7%;紡織服裝產業產值509.92億元,下降4.4%。
常熟之后,湖南長沙縣、河南新鄭、江蘇張家港和江陰的人口凈流入也都超過了50萬大關,分列第六到第九位。其中,張家港和江陰均來自蘇南地區。加上昆山和常熟,這四個縣級市堪稱“蘇南四小龍”,四市GDP長期位列縣域前五,人口凈流入數量也均超過了50萬。
長沙縣和新鄭是兩個中部地區的縣域。其中,長沙縣人口凈流入規模達到了59.07萬人,接近60萬。長沙縣又名“星沙”,根據長沙縣政府網站介紹,長沙縣享有“湖南工業看長沙,長沙工業看星沙”之美譽。其中,工程機械產業已成為世界級產業集群,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曾破千億元。三一重工進入世界500強,山河智能、鐵建重工躋身全球工程機械50強,大眾、博世、三菱等40家世界500強企業搶灘登陸。眾多的國家級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沃土,有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60.91%的實施面積。
新鄭的人口凈流入也超過了50萬。那么為何長沙縣和新鄭這兩個中部縣域的人口凈流入規模位居前列呢?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長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長沙縣、新鄭市距離中心城市市區的空間距離很近,本身就是所在中心城市的一部分,是省會城市產業的承接地和聚集地,與省會城市的中心市區形成了很好的分工協作。在省會城市中心城區擴張的過程中,逐漸與中心城區連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