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半年報進入密集披露季,上市公司控股或參股的相關基金公司財務情況也隨之曝光。
8月25日晚間,隨著招商銀行、國信證券、興業證券等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報披露,已有30家公募基金上半年財務情況浮出水面。
【資料圖】
數據顯示, 目前僅有一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突破10億元。從整體結構上來看,上半年基金公司盈利呈現“頭部下滑,后生直追”的格局。不少頭部公募上半年凈利潤同比減少超10%,而部分中小型公募業績則呈現向好態勢。
唯一一家上市基金公司半年報顯示,管理費為基金公司主要收入來源,而人力成本為主要支出成本。在公募管理費下降的趨勢之下,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基金公司需要強化內部成本約束與績效管理;另一方面,要打造差異化產品、拓寬收入來源,通過好的產品、好的持有體驗增加管理規模,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僅一家公募凈利破10億元
截至8月25日,據不完全統計,華夏基金、招商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興證全球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建信基金、鵬華基金等30家公募上半年“賬本”曝光。
目前,僅 華夏基金一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突破10億元,達到10.75億元。招商基金以8.92億元緊隨其后,去年同期,招商基金凈利潤曾逼近10億元。拉長時間來看,招商基金自2021年半年度凈利潤達7.84億元后,近三年盈利整體保持上行趨勢。
目前,上半年基金公司盈利呈現“頭部下滑,后生直追”的格局。
同比來看,大部分頭部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下滑。去年同期,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公募有7家,這7家中,除華夏基金和建信基金外,其他公募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均出現下滑,其中3家同比下降超10%。
諾安基金、長城基金、永贏基金、上銀基金等基金公司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其中,長城基金半年度凈利潤實現“破億”,達1.18億元,同比增長93%。南華基金由虧轉盈,上半年實現盈利。永贏基金、中郵創業基金、東方基金、方正富邦基金、東興基金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20%。
對于公募來說,基金管理費是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公司的營收業績往往與基金管理規模有著密切聯系。東興證券在半年報中表示,得益于管理規模的快速上漲,東興基金收入、利潤指標顯著增長。
人力成本為主
基金公司的收入與支出構成,可在中郵創業基金的半年報中“窺見一斑”,該公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上市的基金公司。
半年報顯示, 公司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包括管理費、手續費、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等,其中管理費收入、手續費收入根據所管理產品的合同約定進行收費。
上半年,中郵創業基金營業總成本2.11億元。其中,業務及管理費達2.1億元,這一項中,職工薪酬、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占比近78%。一般來說,手續費及傭金支出是基金公司向渠道支付的申贖或銷售服務費。
圖片來源:中郵創業基金2023年半年報
“公募行業人才成本比較高,頭部基金公司提供的薪酬整體比較有競爭力,且頭部公司用人體系比較完善,工種會更細致,人工成本會更高。此外,大公司的投研經費投入也相對較多,畢竟規模體量較大,對投研系統要求更高?!蹦郴鸸矩攧湛偙O表示。
與之對比,中小基金公司人力成本同樣為主要支出,但在營銷宣傳方面的投入較少。
某中小基金公司表示,人力成本約占據總成本的60%。“尤其是在基金經理聘用上,由于行業人才競爭比較激烈,要與頭部基金公司比拼,人力成本自然就高起來了?!?/p>
提質增效在即
2023年以來,多家基金公司出手降費,進入下半年,公募開啟一輪集中降費潮?!肮芾碣M作為公募基金公司最主要收入來源,降低費率在短期內可能會對公司收入產生一定沖擊?!辟Y深基金研究人士、杭州聞基之道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聞群表示。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6日,目前已宣布降費的公募機構數量突破130家,占公募機構總數八成以上,調降管理費率的產品數量合計超3200只。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公募本輪降費或將于8月底全面落地。
某小型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降費對于依賴主動權益型基金的中小基金公司來說,對公司的營收影響較大?!霸诮洜I提質增效方面,基金公司需要精簡優化內部人員,強化內部成本約束與績效管理,建立與經營成果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他表示。
聞群表示,在降費潮下,基金公司應提質增效,一方面,規模仍然是基金公司的生命線,而規模的增長,從根本上來說,有賴于投研實力的不斷夯實和持續提升,為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定的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另一方面,應研究推出更多浮動費率創新產品,在豐富投資者選擇的同時,實現投資者與管理人共贏。此外,基金公司也需在打造差異化產品、拓寬收入來源、降低運營成本、完善激勵機制等多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