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寶,滋補極品
(資料圖片)
人參自古以來就以“百草之王”享有盛名,并被東方醫學界譽為“滋陰補生,扶正固本”的至寶。在眾多人參品種中,林下參是其中的奇葩,模擬野生環境,歷經15年以上的生長周期,富含野生人參的珍貴營養成分,具備大補元氣、回陽散逆、滋陰、益血、生津、強心等卓越功效,被譽為世間難得的養生珍品。
林下參是人參中藥效最佳的品種,其珍貴稀有性來自于其純自然生長的環境。撒種于山林中后,參農封山育林,不進行任何人工干預,讓它在自然環境中自行生長。林下參的生長年限越久,藥效就越佳,經過十幾年的成長,每春芽、每秋果都積累了自然風霜雨露的精華。其產量稀少,卻擁有顯著的滋補效果,因此享有世界上的極高聲譽,成為自然界中的寶貴資產。
稀世之珍林下參
林下參因其獨特的生長特點與稀少的產量,成為稀世之珍,讓人們更加珍視與探尋。一座山撒下約1萬粒種子,經過12年的生長,大約只剩下1000棵,到15年,數量進一步減少至100棵左右。15年以上能健康生長的林下參變得非常稀少。生長時間長、產量少,讓林下參顯得格外珍貴。
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生長年限可達上百年。無論是栽培人參還是野生人參,都在寒冬前形成越冬芽,隨后在第二年春天生長地上莖,到秋季,地上莖枯朽后,地下莖新增一個莖痕。通過人參的蘆碗判斷其生長年限。林下參有一些獨特的特征,其蘆頭呈現細長的“線蘆”或節間明顯的“竹節蘆”狀,不像園參那樣典型。主根為白色,胖而嫩,被俗稱為“白胖小子”、“白胖娃娃”。須條稀少而長,只有二三條,但支須不清而茂盛,細而軟。林下山參的紋特點是稀疏而浮淺,分布到中下部。
撫順林下參,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撫順林下參,是遼寧省撫順市的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撫順位于長白山系龍崗余脈南麓的中低山地,境內山巒連綿起伏,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森林茂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適宜的氣候為撫順林下參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撫順林下參是這片綠林的寶藏,也是自然的饋贈。珍貴的形態、稀有的產量,使其備受人們的珍視和推崇。
撫順地區的林下參產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林下參種植面積達到了455,400畝。該地區種植的林下參大多數已經6至8年生,成為撫順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9年,撫順市售出的林下參產值超過10.9億元,讓農民獲利豐厚。在2010年,撫順林下參獲得了原國家質檢總局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可。
多種美味吃法,盡享營養盛宴
撫順林下參作為一種珍貴的植物,不僅擁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有多種美味的吃法,讓人們在享受營養盛宴的同時,也能盡情體驗不同的口味。
首先是燉服法,將林下參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鍋內蒸燉4~5小時即可服用。這種方法保留了林下參的原汁原味,讓其營養成分完整釋放,是一種相對傳統的吃法。
其次是嚼食法,只需2~3片林下參含于口中細嚼,就能夠感受到生津提神的效果,甘涼可口,是最簡單也是最方便的吃法。磨粉法則將林下參磨成細粉,每天吞服用量視個人體質而定,這種吃法不僅方便攜帶,還可以根據個人需求來控制攝入量,非常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沖茶法需要將林下參切成薄片放在碗內或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后即可食用。這樣的吃法既保留了林下參的原汁原味,又能夠充分釋放其營養成分,是一種方便快捷的吃法。如果喜歡酒的人,可以嘗試泡酒法,將林下參的滋補效果和酒的香醇結合在一起,給人帶來獨特的風味體驗。
無論是燉服、嚼食、磨粉、沖茶、泡酒還是燉煮食品,撫順林下參都能展現其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在各種美味吃法的調配下,盡情享受撫順林下參帶來的健康盛宴吧!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刪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