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15日消息,對11月份工業生產增速出現回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盡管受短期因素影響,工業生產形有波動,但勢仍平穩。
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后,有媒體關注,11月份工業生產增速出現回落,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評價11月份工業生產情況?對下階段工業生產走勢,如何看?
付凌暉表示,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比上月回落2.8個百分點。工業生產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國內疫情反彈、工業生產循環受到沖擊的原因,也有世界經濟收縮放緩、出口下滑拖累的影響,還有企業產銷銜接不暢、經營困難增多的因素。但從1—11月份看,工業生產保持總體穩定,升級發展態勢持續,新動能繼續成長。從未來發展看,我國工業成長空間依然廣闊,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政策作用下,工業經濟將繼續平穩增長。
一是從累計看,工業生產總體穩定。工業累計增速保持平穩。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比1—10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多數行業和地區工業保持增長。1—11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保持增長,占68.3%;31個省(區、市)中,25個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占80.6%。
二是從結構看,工業轉型升級態勢持續。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脫鉤斷鏈壓力加大,但我國創新發展不斷加強,工業制造業升級發展持續。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1—11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2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勢較好。1—11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4個百分點。工業新動能持續成長。1—11月份,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2.2%、16.8%。
三是從前景看,工業發展空間廣闊。我國工業發展基礎雄厚,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體系,產業配套能力強,規模優勢明顯,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有利于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不斷拓展市場。從需求看,我國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內需市場,超大市場空間廣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將釋放巨大發展潛力。在全球能源利用加快轉型的背景下,我國積極推進綠色能源產品使用,加大市場培育,效果不斷顯現。1—11月份,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0.5%、44.1%。
這些情況說明,盡管受短期因素影響,工業生產形有波動,但勢仍平穩。下階段,隨著優化疫情防控措施顯效,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落實落細,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交通能源等要素保障繼續加強,工業生產將逐步恢復,企業經營預期改善,工業經濟有望穩定發展。(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