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200億”規模是“一線”白酒企業的門檻?
作者 蔡學飛 酒類分析師
(資料圖)
過去的三年間,受到疫情、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酒行業出現了一些困難。但是總的來說,中國酒行業依然保持了正向增長,特別是頭部名酒,增速迅猛。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根據市場預測或企業業績預告,貴州茅臺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272億元,五糧液營收有望接近800億元,洋河營收有望突破300億元規模,瀘州老窖營收或超過200億元,汾酒營收超過260億元,郎酒預計2022年銷售回款200億元,貴州習酒再一次超額完成任務,實現銷售收入超200億元,劍南春營收將突破200億元也是行業的共識,此外,茅臺醬香酒、古井貢酒營收都超過或有望超過150億元,并可能在2023年沖刺200億元規模。
可以說,中國酒行業進入了“200億”規模時代,而200億元也成為酒企進入第一線陣營的門檻。
綜合來看,“200億俱樂部”聚齊了濃香、醬香、清香三大香型的代表企業,并且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平分秋色,這說明中國酒行業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品類名酒與產區名酒加速增長,中國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格局正在形成。
不過,中國酒行業向“200億”規模時代邁進中,分化也將是白酒企業發展的趨勢之一,文化名酒、產區名酒和品質名酒正在成為消費者消費的主流。白酒行業的產業升級正在加速,一線名酒依然保持著較強的發展態勢。而那些缺乏特色、缺乏差異化競爭力的區域中小型酒企可能會被逐漸淘汰,真正有特色、有品質的區域酒企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這個過程中,貴州茅臺、五糧液等頭部品牌領先優勢會繼續保持,并不斷得到強化。頭部酒企銷售業績大幅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中國酒行業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消費者對于名酒的需求越來越大,背后是中國社交性用酒市場在擴容。簡單地說,就是“喝酒少了,喝得好了,也喝得貴了”。
而其他200億規模酒企也將開始出現分化,瀘州老窖、洋河、汾酒、郎酒、習酒在不斷沖擊300億,毫無疑問,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先撞線300億,都可能顛覆目前酒行業的格局。(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