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薇)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資料圖片)
縱觀文件全文共九部分,其中明確提到了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強化以能繁母豬為主的生豬產能調控;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等。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14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總結道:“文件包括33條,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
唐仁健進一步提到,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產,實施大豆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開展噸糧田創建。同時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
種業股開盤遭出貨
一般來說,每逢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前后,農業股都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今年也不例外。
14日開盤,農業板塊集體走強,不過隨后下跌,種業股再遭潛伏盤出貨行情。開盤不久,大北農跌超7%,敦煌種業、荃銀高科、隆平高科集體大跌。
Wind農業主題日K走勢圖
回顧前兩個交易日,今天種業股開盤下挫有跡可循。Wind數據顯示,上證農業指數13日收漲超1%。10日盤中,農業股異動拉升,敦煌種業、農發種業、荃銀高科、神農科技、北大荒、豐樂種業等股拉升上漲。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二十大后的首個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將是2023年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我國農業政策的重要風向標,將對農業產業、板塊及上市公司產生重大政策影響。中央一號文件將繼續為種業和糧食種植板塊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并提升生物育種產業化落地的政策確定性。相關標的也將直接受益于后續政策的落實。種業和生物育種方面,建議重點關注生物育種產業化機會,把握政策紅利窗口期。糧食種植方面,建議關注優質糧食種植企業的業績景氣度延續和種植面積空間的打開。
既然種業股“炒過了”,那么還有什么細分板塊有機會?
券商解讀四大方向
1.預制菜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唐仁健表示,貫通產加銷,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
中泰證券研報提到,預制菜春節銷售亮眼。京東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根據我們草根調研,多家預制菜企業產品供不應求,市場缺貨嚴重。預制菜規范化提速,2月6日,上海發放全市首張含預制菜的食品生產許可證。預制菜當下處在加速滲透的黃金周期,建議優選品類和商業模式俱佳的企業,把握黃金周期兩頭的投資機會。
Wind截圖
截至午盤,Wind預制菜指數微漲0.14%,成分股中廣州酒家漲超6%,安井食品、涪陵榨菜等跟漲,味知香、同慶樓、華天酒店均跌超2%。
2.生豬
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強化以能繁母豬為主的生豬產能調控。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2月上旬與1月下旬相比,12種產品價格上漲,35種下降,3種持平。其中,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4.0元/千克,環比上期跌2.1%。
從上市豬企1月份簡報來看,除正邦科技、東瑞股份1月銷售生豬量環比上漲,其余豬企環比皆下跌。
數據來源:企業銷售簡報制圖:中新經緯
華創證券農業團隊提到,受豬價持續下跌、1月春節假期屠宰場開工時間較短等因素影響,部分上市公司調整出欄節奏。豬價低位震蕩,自繁自養利潤連續6周為負。經過股價調整,多數養豬股估值重回底部位置,待豬價下行風險逐步釋放,養豬股將迎來重點布局窗口。
3.生物育種
中央一號文件提到,全面實施生物育種重大項目,扎實推進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加快培育高產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新品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范圍,規范種植管理。
據中證報報道,國信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魯家瑞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快生物育種商業化步伐,重視轉基因帶來的產業變革。2023年是轉基因玉米商業化落地的元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快生物育種商業化步伐”的定調既符合糧食安全的大局觀,也符合國內種業振興的內在需要。
中金公司提到,文件強調農業科技支持,在核心技術攻關、種業振興、農機研發、農業綠色發展等方面均有涉及。其中涉及種業振興,包含種質資源、生物育種重大項目、畜禽遺傳改良計劃、生物育種產業化等內容。當前我們看好我國制種行業變革,建議關注玉米生物育種產業化趨勢。我們認為如生物育種順利實現迭代,一方面將推動我國玉米單產與產量的上升,另一方面也將帶來玉米制種行業的擴容與格局集中,其中具有研發能力的玉米制種企業有望受益于改革紅利,打開長期成長空間。
4.農機
唐仁健表示,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要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用現代化農業設施來更好保障糧食安全。
中信證券表示,我國目前農機市場規模約為5310億元,品類數量僅約發達國家的50%,人均農業產值不足美國的10%,我國農機行業正處于補短板、智能化、本土化的產業升級初始關鍵階段。我國特色本土化農機品類、農機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突破、農產品加工業機械化水平提升、農機無人化和智能化,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
還有哪些公司涉及“鄉村振興”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資料圖 來源:包圖網
國新證券研報分析,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也意味著鄉村基建、鄉村產業升級、農機裝備升級、農村消費升級等一系列投資機會,可以積極關注。
除了農業板塊包含的成分股外,還有哪些公司涉及“鄉村振興”?
中新經緯在搜索投資者互動平臺時發現,年內多家上市公司直接涉及“鄉村振興”項目。
如近期熱門ChatGPT概念股拓爾思提到,在鄉村振興領域,公司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核心技術優勢,推出了“麥文智創”云服務,實現了農村直播電商文案自動寫作的新突破。
遙望科技提到,《種地吧》是遙望科技首個聯合出品的綜藝節目,旨在賡續農耕精神,助力鄉村振興。節目將通過短視頻平臺開啟農產品直播帶貨,為鄉村地區提振經濟效益。
恒鋒信息提到,在數字鄉村領域,公司提供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并積極參與數字鄉村的規劃、建設、運營及投資工作。同時我們也提供數字鄉村的數字鄉村底座、智慧農業、智慧溯源、鄉村黨建、數字鄉村門戶等成熟產品。
資料圖 來源:包圖網
天禾股份表示,公司目前開展的數字農業圍繞“耕、種、管、收”過程,設計開發相應的農事管理流程,搭建統一農事可視化管理平臺,集成智能蟲情監測、數字田塊、電子合同、作業用藥、農機數據等信息,已試點運行并進行聯合調試。
清水源提到,公司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及相關配套技術服務,可用于鄉村污水處理,助力國家鄉村振興。
深水規院表示,公司積極響應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為多個地區高標準農田水利與土地整備、水美鄉村、城鄉污水處理等涉水工程提供技術服務,響應深圳市與江西尋烏對口支援合作工作,提供大量涉水技術咨詢援助等。
棕櫚股份提到,公司通過“一體兩翼”發展戰略構建以綠色城鄉建設為主體,以鄉村振興和創新業務平臺為兩翼的業務組合,同時積極探索通過科技手段和金融手段賦能的發展模式。“鄉村振興”板塊包括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文旅等業務領域。
ST大集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動城鄉商品綜合流通,旗下商超門店、超集好電商平臺,通過深入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直采、在門店設立扶貧助農產品銷售專區、赴農產品基地開展直播帶貨、電商平臺展銷等方式,積極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扶貧助農等工作。
湘郵科技提到,在立足郵政行業的基礎上,以公司優勢業務積極拓展與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優質企業的項目合作,參與到惠農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數字化發展中。
需要提醒的是,這些公司從業績上看并不亮眼。除恒鋒信息預計盈利3763.54萬元–5174.86萬元外,其余已披露業績預告的悉數預虧。
ST大集預計虧損7億元–13億元,比上年同期虧損增加1.86%-89.16%;棕櫚股份預計虧損4億元–6億元;遙望科技預計虧損1.70億元-2.55億元;清水源預計虧損5000萬元–2500萬元;湘郵科技預計虧損4500萬元-3800萬元;深水規院預計虧損2700萬元-3800萬元。(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