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楨
據路透報道,中國上周與以色列簽署一項貿易協議,以3億美元引進以色列環保能源和農業技術。
路透報道中并未提到“人造肉”的有關內容,但美國新媒體Quartz稱,以色列政府下屬的以色列創新管理局和出口研究所均參與了上述協議的簽訂,而這兩個部門都對實驗室制造肉產品表現出興趣,并曾都參與過今年早些時候在以色列海法舉行的全球首個“人造肉”會議。
"人造肉"是指在實驗室內使用動物干細胞培育出來的肉,因此也被稱作“人工養殖肉”或“實驗室肉制品“。"人造肉"培養過程中可以避免家禽飼養過程中大量的廢氣排放,此外,“人造肉”可以避開相對“不健康”的成分,例如減少飽和脂肪酸的含量。
美國食品研究機構The Good Food Institute負責人Bruce Friedrich稱中國此舉對于市場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一旦中國官方注意到人造肉技術,他們將有能力向這項技術引進數十億美元資金。“
根據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2016年中國肉類的進口價值超過100億美元,這也意味著肉類替代品在中國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圖片來自Quartz)
Quartz稱,這項貿易協定將令中國企業有機會與以色列技術公司在減排問題上展開合作,同時這也是中國將認真采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另一個信號。
以色列“人造肉”技術走在前列
以色列的技術經濟在全球范圍內被認為僅次于硅谷,在發展“人造肉”技術上,以色列也走在前列。目前世界上有八家公司正研究這種技術,其中有三家位于以色列——SuperMeat,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和Meat the Future。
風投資金和硅谷投資者對人造肉技術頗為青睞。
上個月,初創企業Memphis Meats公告稱,公司獲得了1700萬美元的投資。該筆投資由風投公司DFJ領投,該公司此前也投資了特斯拉、SpaceX和Skype。四大糧商之一的嘉吉公司以及其他幾家食品公司也參與了投資,同樣跟投的還有比爾?蓋茨和英國維珍集團董事長Richard Branson。(詳見:讀要聞 | “人造肉”會徹底顛覆農業嗎?蓋茨和農業巨頭看到了什么)
中國“投奔”人造肉是大勢所趨?
李嘉誠對“人造肉”也非常偏愛,先后投資了Hampton Creek Foods和Impossible Foods。
對此,美國人道協會動物保護政策負責人Josh Balk表示,“中國版的比爾?蓋茨已在支持這些公司了,我認為所有這些意味著,在中國清潔肉類和其他非活物動物蛋白的市場將變大。”
Hampton Creek Foods首席執行官和創始人喬希·蒂特里克近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到2050年全球肉類需求會增長100%,對于中國來說,需要整個英國那么大的土地來種植大豆和玉米,才能夠飼養足夠的畜禽,應對肉類需求增長,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需要一個全新的方式來解決肉類供應問題”。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人造肉依然處于研究和發展階段,在進入市場之前必須克服大量障礙,其中成本是人造肉的核心問題之一。
去年2月,Memphis Meats成功研制出了人造牛肉,當時成本約為每磅1.8萬美元(每千克4萬美元)。當時Memphis Meats稱,希望三年內進軍美國餐廳,五年內入駐超市。
去年曾參觀過以色列初創企業“超級肉”(SuperMeat)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人造肉”距離工業化量產,還有很遙遠的距離:”時隔10個月,若說能進入到中國的,充其量是人造肉這個概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