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歐盟新金融法規MiFID II正式生效,全球市場迎來了這個在金融監管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時刻。
MiFID 是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的縮寫,指的是《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導》。MiFID是由歐盟區創立于2007年、用以規范金融性質公司行為的法律框架文件。
為吸取20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2011年歐盟委員會對MiFID進行了一次修訂,并在2014年6月公布了MiFID II的內容以及正式實施的時間。
核心是為投資者提供更大的保障
此次新金融法規的核心就是為投資者提供更大的保障。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MiFID II監管框架將通過集中交易系統增加市場透明度、更好地執行交易、更易獲取市場數據來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
同時MIFID II還在所有資產種類的交易中引入更多的競爭,涉及的資產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商品、期貨和交易所交易產品。
這也就意味著,從銀行到經紀商,從資產經理到社保基金,從證券交易所運營商到零售投資者,幾乎歐洲金融服務系統的方方面面都將被影響到。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對于許多公司而言,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要求資產管理公司將投資研究的成本與交易成本“分離”,以減少潛在的利益沖突。
到目前為止,研究成本被包括在了執行交易費用中,監管機構擔心這存在誘導風險。為了確保不存在默契關聯,這種用方式將在新規中被禁止。
不過盡管新法規已經正式生效,但是28個歐盟成員國中只有11個將Mifid II規則轉換為當地法律。
同時法規的一些內容仍有待完善。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就在新規實施的前兩周,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還在發布澄清并承諾寬限期。
新規影響已經出現
事實上,在正式實施前,新規的影響已經出現。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投資者為了在周三新規正式生效前交易,市場交易量已經出現了枯竭。
同時,Mifid II的范圍和野心意味著很難預測它將如何影響股票交易。
當然,MiFID II的影響也將蔓延至全球。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美國的一些法規已經和歐洲新金融法規的重點內容沖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