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配方注冊制即將落地,國產奶粉崛起之路也將順勢啟動。“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國產奶粉在國內消費者心中的信心下降,曾經紅極一時的品牌也逐漸“失寵”,隨著跨境購、海淘的興起,進口奶粉成為消費者眼中的香餑餑,進口奶粉市場也隨之發展壯大。但奶粉配方注冊制為進口奶粉戴上了“緊箍咒”,而從今年初到現在的每月檢查中,國產奶粉更是以連續5個月100%的合格率通過檢測。
“走出去”
進口奶粉大行其道的當下,國產奶粉也在嘗試“走出去”。國外市場中,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成熟養殖生產技術的澳洲地區則是國內企業的首選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澳洲超過六成的乳企均掌握在國內企業或個人手中,遠赴澳洲收購乳企,似乎成了近年來國內乳企的一致行動。
自2010年起,國內乳企便加快了海外投資的腳步。2010年6-11月,經多次考察、商業談判及各級監管單位審批,光明乳業最終以8200萬新西蘭元購入了新萊特51%的股份,成為國內首例并購海外大型乳企的案例。新萊特主要從事奶粉生產加工業務,是新西蘭5家獨立牛奶加工商之一。受益于業績增長,2017年上半年,新萊特繼續擴大產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03億元,同比增長39%,為光明乳業貢獻了近1/4的利潤。
2012年9月,圣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投資約7億元人民幣在法國布列塔尼地區建設奶粉工廠,同年底伊利投資約11億元人民幣在新西蘭新建嬰兒配方奶粉項目。2013年1月,蒙牛旗下的雅士利也宣布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在新西蘭自建工廠。貝因美2013年在愛爾蘭投資的工廠則在2015年已經開始投產。澳優乳業2016年在新西蘭建奶粉工廠,在今年10月啟動試投產。
國內奶粉生產企業飛鶴乳業也在進行海外布局。今年9月,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稱,飛鶴在加拿大金斯頓投資建設的嬰幼兒奶粉廠將于2019年下半年完工并投入生產。這個總投資額為3億加元(約合15.8億元人民幣)的工廠是飛鶴投資的繼美國工廠后的第二個海外工廠。近期最受關注的澳洲最大乳企邁高的出售,也有包括光明乳業、蒙牛等企業參與競購的身影,且報價都不低,但邁高最終花落加拿大乳企薩普托。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奶粉企業“走出去”已經成為常態,包括晨冠乳業在內的區域奶粉乳企也在謀劃“走出去”的事宜。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不足,乳企“走出去”將國外產品輸送到國內,能夠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業績增長。另一方面,當前中國乳業的發展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差距,因此要積極“走出去”,利用國外先進理念和技術縮小競爭差距,從而培養出一批富有競爭力的品牌。
升級加速
業內人士認為,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制實施、食藥部門抽檢日趨嚴格、國產奶粉持續自律,使得目前的奶粉市場進入到了歷史上最安全的時期,但仍舊處在進口奶粉包圍的階段。面對進口奶粉的入侵,乳企的價格壁壘被打破,奶粉價格持續走低,乳企的利潤正在減少。為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獲得更高利潤,乳企正在進行升級,推出有機奶粉與羊奶粉則更具代表性。
去年11月末,合生元宣布,將向中國市場推出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HealthyTimes,并計劃今年要實現億元級的銷售目標。自2015年以來,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就掀起一股“有機熱潮”。合生元CEO羅飛表示,高端和超高端產品預計將持續增長,中國有機奶粉消費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期。2015年德國有機奶粉的滲透率高達40%,澳大利亞和瑞士分別為22%和19%,中國僅為2%,而未來幾年中國市場復合增長率或超過20%。
除此之外,羊奶粉也成為國產奶粉的發力重點。主推羊奶粉的澳優乳業在近期宣布補充產品線,旗下奶粉品牌佳貝艾特正式發布了第一款名為“睛瀅”的荷蘭進口兒童羊奶粉,正式進軍兒童羊奶粉市場。除專做羊奶粉的企業外,國內不少知名企業也在布局這個細分市場。正在沖刺IPO的飛鶴乳業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16年底開始,飛鶴乳業斥資在國內外打造羊奶粉基地。圣元、三元股份也正在考慮推出一款羊奶粉產品。
高端產品也成為國產奶粉業績的新增長點。飛鶴乳業在此前召開的戰略成果發布會上提到,高端產品今年上半年增速超過200%。今年1-9月,澳優乳業自有品牌高端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及牛奶粉銷售額分別增長64.5%及51.8%至人民幣9.1億元及10.1億元。
在產品高速增長的同時,企業競爭的態勢也在升級,從過去的價格戰轉變為品類管理、渠道創新的升級,企業不斷進行創新來提高自身競爭力。在渠道方面,線下的渠道正在向著專業化、服務化、標準化、連鎖化的方向升級,實現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的有效融合。
消費的升級反逼企業進行升級,不論是渠道升級還是產品升級,都是大勢所趨。業內人士指出,競爭使得國內奶粉不斷提升自身實力,與國際接軌。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國產奶粉也在快馬加鞭地鞏固市場、擴張市場,國產奶粉也將迎來新一輪的競爭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