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重挫,滬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跌幅都超過2.5%。
其中,滬指下跌2.58%,創18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創業板指收跌2.67%,下破3000整數關口。行業層面,傳媒、煤炭、計算機、通信等跌幅較大。
“近期A股大跌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華興資本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對記者表示,美聯儲加息節奏大幅提速、市場內生性調整需求、俄烏局勢升級情緒傳導等,共同造成了股市下跌。
至于25日創出最大單日跌幅,華安證券研報指出,主要是海外風險事件和外圍市場羸弱抑制風險偏好導致。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俄烏局勢升級,二是美聯儲議息會議在即,三是海外股票市場大幅波動或普遍大跌。
“我們預計在穩增長政策的支撐下,A股仍有望迎來春季躁動反彈。”華安證券研報稱。
李宗光也表示,中央對經濟下行壓力有了較為充足的預期,并給出了應對方案。央行開年降低中期借貸便利(MLF)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并聲稱貨幣工具箱開得“再大一點”。另一方面,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公布了年報數據,整體比較亮眼。
“企業盈利整體仍然不錯,沒有大幅下滑的風險。”他稱。
多因素疊加導致下跌
對于1月25日A股大跌,華安證券研報認為,俄烏局勢緊張、沖突升級、火藥味濃烈,戰爭擔憂給市場情緒蒙上一層陰影。同時,美聯儲議息會議在即,市場擔憂貨幣政策加速收緊。
“自年初議息紀要提及加息和縮表以來,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收緊預期再提前,美債收益率階段性快速上行。”華安證券預計,美聯儲將在周四的議息會議上對加息進行更充分表述和引導,點陣圖預測3月17日開啟加息概率接近90%。
同時,在此背景下,海外股票市場大幅波動或普遍大跌,疊加A股本身較弱情緒,助推大跌。不過,華安證券預計,隨著美股調整結束,外圍風險偏好沖擊消除,在穩增長政策的支撐下,A股仍有望迎來春季躁動反彈。
A股市場近期情緒持續較弱。李宗光認為,主要由三方面因素疊加所致。
一是地緣政治影響。“近期俄烏關系惡化,以及俄美關系惡化,都對世界經濟形成了壓力。”李宗光稱。
二是美聯儲加息節奏大幅提速,加劇海外流動性收緊壓力。“近期,美聯儲貨幣會議紀要顯示,2022年加息3次,以對抗飆升的通貨膨脹。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行動已經遲了,所以必須以大幅加息應對,而這會對包括A股在內的風險資產造成影響。”他分析稱。
三是市場本身有內生性調整需求。開年以來,以新能源汽車和光伏設備為代表的“賽道股”連漲3年,積累了不小的漲幅。
他特別強調,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公布了年報數據,整體比較亮眼。2021年經濟整體保持了高增長,體現在上市公司方面,就是業績保持高速增長。“這充分說明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基本面正常,這是A股保持穩定運行的根本基礎。”他表示。
滬市主板九成業績預盈
從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來看,預盈、預增占比仍較高。
截至2022年1月24日,滬市主板已有284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其中237家公司披露預盈或預增,258家公司預告實現盈利,在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中占比均超九成。
數據顯示,芯片制造、化工等行業表現較為亮眼。受益于新發展格局不斷深化、產業升級深入推進等影響,半導體行業增長顯著,已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全部為預增,利潤增幅中位數達到196%。如兆易創新、士蘭微、立昂微等公司實現業績分別超過22.8億元、15.18億元和5.9億元,同比增幅分別超過158%、2145%和192%。
另外,紡織業、化工業受下游市場復蘇和原材料價格逐漸平穩等因素影響,業績也顯著回暖。典型如萬華化學,預計實現凈利潤240億元到252億元,同比增長139%到151%。再如新澳股份,預計同比增長將達84%到105%。
值得一提的是,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有158家民營企業披露實現盈利,占比超六成,其中136家凈利潤同比增加。該批民營企業合計預告盈利金額超1400億元。其中,和邦生物、士蘭微、陜西黑貓和合盛硅業,預告凈利潤增長率超過500%,且預告凈利潤金額規模超過15億元。
從虧損情況來看,目前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虧損收窄三成左右。截至目前,有25家公司預告虧損,而去年業績預虧的公司共176家。業內人士結合三季報估算,今年市場整體虧損幅度將明顯收窄,收窄幅度或將達到三成以上。
科創板九成業績預增
截至1月25日,科創板已有82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其中73家公司業績預增,占比約九成。
數據顯示,預增企業凈利潤下限中位數為1.8億元,增幅下限中位數達93%。
從歸母凈利潤來看,上述82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65家公司預計2021年凈利潤超過1億元;17家公司預計凈利潤超過5億元;6家公司預計凈利潤超過10億元。大全能源、東方生物和華潤微預計202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居前,分別預計實現凈利潤超過56億元、47.2億元和22億元。
從歸母凈利潤增幅來看,上述82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36家公司預計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8家公司預計超過300%;1家公司預計超過1000%。熱景生物、晶豐明源和晶晨股份預計2021年全年實現的凈利潤增幅居前,分別預計實現凈利潤增幅大于1684.65%、858%和579.24%。
行業方面,集成電路與生物醫藥行業業績表現較為亮眼。
上述82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21家公司屬于集成電路行業,預計實現凈利潤的平均數超過1.9億元、預計凈利潤增幅的中位數大于109%;21家屬于生物醫藥行業,預計實現凈利潤的中位數超過1.8億元、預計凈利潤增幅的中位數大于47%。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有11家,節能環保行業有9家,新材料行業有8家,高端裝備、新能源行業各有6家披露了2021年預計業績情況。
此外發布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振華新材、三生國健預告實現扭虧。其中,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振華新材為上市時未盈利企業,2021年新能源動力電池需求旺盛加之公司產能逐步釋放、產品結構優化,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8億到4.3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3.7億到4.2億元。
李宗光強調,中央對經濟下行壓力有了較為充足的預期,并給出了應對方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今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
“多個部委前期也作了表態。央行開年降低MLF和LPR,并聲稱貨幣工具箱開得再大一點。”李宗光說,另一方面,企業盈利整體仍然不錯,沒有大幅下滑的風險,對股市形成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