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豬糧比連續三周處于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啟動年內第三批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并指導各地加快收儲。
本輪豬周期正處于周期下行階段。2022年春節以后,豬肉消費進入淡季,豬源充足導致豬價持續陰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降42.0%。進入3月,豬價下跌速度有所加快。截至3月15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價格報12.15元/公斤,是自去年10月中旬以來的新低。
年內第三次收儲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3月7日~3月11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4.75∶1,連續三周處于《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
這是發改委啟動的2022年第三批凍豬肉收儲,兩輪收儲雖如期實施,但在整體豬源供給充沛的情形下,豬價未能止跌。
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2月11日,全國外三元豬價年內首次跌破13元/公斤,其間有過兩次凍肉收儲,但豬價仍延續下跌態勢,全行業陷入重度虧損狀態已超一個月。根據農產品網數據統計,本周自繁自養周均虧損 491.71元/頭。
以龍頭股牧原股份(002714.SZ)為例,公司3月份在接受調研時表示,現階段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公司以階段性達成13元/公斤的完全成本為2022年成本下降的奮斗目標。這意味著近一個月以來,牧原股份銷售生豬至少虧損2元/公斤。
此外,近期飼料原料繼續上漲,再次加重了養殖成本,導致自繁自養虧損繼續加大。
在一位養殖行業分析師看來,豬價或將在年內維持“穩中有跌”的態勢,上、下行空間都很有限。“兩方面因素導致豬價持續陰跌,一是當前為國內豬肉消費淡季,且近期各地散發疫情導致需求出現進一步下滑態勢。隨著本輪疫情實現清零后,豬肉消費需求將回歸應有水平。”該分析師對記者說,“主要問題在于生豬產能仍然遠大于求,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預計仍將下行,但產能清出進程并不順利。”
數據顯示,2021年6月,能繁母豬存欄達到歷史高點4560萬頭。按照正常生豬生長周期規律推算,2022年3到5月,生豬出欄量將達到階段高點。“5月以后,豬價能否出現拐點還不明朗,仔豬虧損將導致能繁母豬去化加速。今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整體較大,也是凍肉收儲對豬價提振效果不明顯的原因之一。供給端看,養豬產能去化還將持續,未來行情走勢主要看產能去化的時間長短和深度。”前述分析師說道。
從規模化養殖的上市豬企出欄量來看,大部分豬企在1-2月實現出欄同比增長。記者梳理公告發現,2022年1-2月出欄量從高到低前五名分別是牧原股份(783.1萬頭)、溫氏股份(257.5萬頭)、新希望(227萬頭)、正邦科技(145.9萬頭)、中糧家佳康(76.1萬頭);出欄量同比增速從高到低前五名分別為:傲農生物(123%)、中糧家佳康(77%)、溫氏股份(71%)、新希望(59%)、大北農(46%),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的出欄量同比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機構扎堆調研頭部豬企
盡管豬價持續探低,上市豬企的二級市場表現整體跑贏大盤。Wind數據顯示,豬板塊25只股年漲跌幅的平均值、中位數分別為-5.45%、-9.14%,跑贏紅利指數以外的所有A股指數。
個股方面,傲農生物(603363.SH)、巨星農牧(603477.SH)、金新農(002548.SZ)今年以來漲幅均超過21%,領漲板塊。截至3月15日收盤,溫氏股份自底部反彈近55%;傲農生物自去年7月30日開啟反彈以來,累計漲超138%。
當前看,周期下行階段,豬價下跌空間有限,豬肉股的安全邊際和股價活躍表現吸引眾多機構調研。近日,溫氏股份披露的機構調研信息顯示,有128家機構于3月11日調研了公司,高瓴資本、淡水泉、廣發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等頭部投資機構、公募基金均在列。
調研中,溫氏股份對豬價及周期走勢作出預測。公司稱,2022年上半年豬價維持在較低位置,行業產能去化加快。樂觀估計,2022年三季度后豬價有可能進入下一輪周期的上行通道;悲觀估計,2022年仍處于社會平均盈虧平衡線位置,可能需要2023年才能進入下一輪周期的上行通道。
唐人神也在近日迎來廣發基金、國海證券的調研。公司表示,2022~2024年生豬出欄預計分別為200萬頭、350萬頭、500萬頭;在出欄節奏方面,預計2022年上半年約80萬頭,下半年約120萬頭。
3月初,65家機構對傲農生物進行了調研。今年以來,傲農生物領漲生豬板塊,累計漲幅高達42.44%,總市值124億元。公司表示,目前現金流相對緊張,定增相關工作正在全力推進中,預計2022年出欄量約為600萬頭,仔豬生產成本和自繁自養成本控制仍是首要目標之一。
“糧價上漲推動養豬成本上升,成本上升疊加豬價低迷,全行業虧損幅度擴大,企業資金鏈進一步緊張。在上市豬企出欄增速同比上升的情形下,年內第三次凍肉收儲對豬價提振或難有明顯效果。另一方面來看,越是虧損,產能清出的意愿越是強。”前述分析師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