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內四只個股漲停,另有四只個股漲幅超過5%。4月27日開盤后,基礎建設板塊大面積飄紅。
此前的4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其中提出“要適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領產業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同時把握好超前建設的度。”
關于基建適度超前,業內人士認為,意味著“穩增長”的目標明確,A股基建產業鏈上下游可望受益。投資者也要留意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升高的問題,其他相關貨幣財政政策也需要進一步配合。
博大資本非執行主席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投資、內需、外貿“三駕馬車”來看,內需和外貿都受到一定壓力,基建是投資重要一部分,會是市場關注的一個范疇。預計2022年把部分基建項目提前進行,另外部分節能環保項目也會受益,總體來說也需要流動性等其他政策進一步支持。
玄甲金融CEO林佳義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由于原材料高漲,投資計劃比較大,現在高層強調要加快基建投資,可以對沖出口、內需對GDP的壓力,提前加碼基建提升投資端的動能。具體來看,對部分受益的低估基建龍頭企業是短期業績提振機會,但長期依舊有可持續增長問題。
中信證券基礎材料和工程服務首席分析師孫明新表示,我國基建發力有空間,布局要適度超前,交通、能源、水利等是重點方向。“我們還梳理了24個省級行政區發布的2022年重點或重大項目的年度計劃投資完成額,其中16個同比取得8%及以上增長,反映大多數省份項目儲備應較充分,且從過往來看投資計劃完成率高。隨著疫情好轉帶來更好的投資落地條件,交通、能源、水利等基建的建設節奏有望加速。”
鑫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胡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面加強基建和擴大內需同時發力,更加著眼于長期與短期發展目標的平衡,對市場是重大利好。由于產業協同效應明顯,所以宏觀和微觀影響面都很廣,對眾多產業上下游都會有拉動作用。今年繼續看好基建、地產、金融及資源板塊的投資機會。
基建龍頭股發布的一季度經營數據,顯示了新簽訂單同比明顯增加的情況。
4月8日,基建龍頭股之一中國中鐵(601390.SH)披露,今年一季度新簽訂單6057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創2014年以來單季新高。對此,國盛證券分析師何亞軒認為,主要原因為:“穩增長”政策發力,公司積極把握機遇,市場開拓力度加大;另外,去年同期基數較低(2021年第一季度訂單同比下滑2.5%)。4月22日,中國中鐵發布重大工程中標公告稱,標價合計約494.94億元,約占2021年營業收入的4.62%。
4月18日,中國建筑(601668.SH)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經營情況,新簽合同總額為89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其中,基礎設施總額約20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8%;勘察設計總額約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6%。中國鐵建(601186.SH)4月19日發布公告,公司2022年1-3月新簽合同額4659.382億元,同比增長1.53%。
截至發稿。基礎設施板塊漲停的個股,包括誠邦股份、北新路橋、粵水電,漲幅分別為10.07%、9.98%、9.97%、9.94%,創業板的杭州園林更是大漲13.36%。中國電建德國三只個股漲幅也超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