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6月27日,鳳凰網財經聯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共同舉辦“2023夏季達沃斯·鳳凰網梧桐夜話暨清華經管之夜”交流晚宴,誠邀政商學界人士共聚一堂,就“科技變革與產業未來”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蒙牛為本次晚宴提供指定用奶。
【資料圖】
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中國財富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陳宗勝
談到科技革命、科技創新,南開大學教授、中國財富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陳宗勝表示,科學技術不斷往前發展,不斷提高水平,從算盤到計算機,從信息革命到數字革命,到當下大家熱議的AI技術,ChatGPT的發展過程,這是生產力中技術進步的發展規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就是生產力的發展,是最先進的東西,無論人類社會承不承認,想不想支持,參與不參與,它都在一往無前地往前發展,這是人類作為生產力最活躍、最先進、最有活力的部分,往前推進是必然的結果。
人類不斷追求創新,追求新的東西,提高效率,節約時間、成本,必然導致各種新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這也是人類本性使然,人類就是要不斷地追求創新。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要尊重規律,適應規律。不能因其有某些改變就抱怨,甚至試圖不使用新技術或阻止新技術的擴散和使用,都是不明智的和愚蠢的。
以往多次科技革命,包括機器工業、電力、信息、計算機等等的發展證明,只有想方設法適應科技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才是唯一正確的做法。
當然,科技進步必然帶來對社會,對經濟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比如說科技進步必然帶來對勞動力的替代,使相當一部分人失去工作機會。如果因此而阻止新技術的使用就是不科學的。而是要想辦法適應新技術發展帶來的新現象。
當前在中國青年人的失業比較嚴重,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有疫情的影響,有個體企業政策的影響,當然也有技術進步快帶來的替代效應。然而我們不能阻止技術進步,也不能阻止企業采用新技術,相反要大力促進新技術的發展,廣泛推廣新技術的應用,由此提高效率提高生產率是根本方向。我們必須承認科技在進步,要想辦法適應它,讓其最終為人類服務,提高效率。所以,目前年輕人的失業率高不能完全打在科技的板子上,實際上還有疫情和政策調整的影響等等,由科技替代導致的失業只占了一小部分。
但是對這一小部分也要認真對待,否認技術進步帶來的就業替代,也是不科學的,不認真的。積極的態度就是要承認問題之所在,同時千方百計解決問題,適應技術進步的要求,從而促進技術進步加快發展。
因此政府就有個正確態度和科學方法的問題。主要就是要發展培訓、教育,通過提升現有勞動力的技能水平,使其改變就業方式,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
另外要加大在職培訓。實際上發達國家的企業都非常重視企業培訓。因為沒有哪個學校能夠培養出與企業崗位需要完全一致的人才,所以學生畢業到企業工作,企業就必須進行專業培訓,這是發達國家企業界普遍在做的事情。我們面對高科技的進步 ,也必須加大培訓力度才能適應技術進步的飛速發展。
此外,就是發展多層次多級別的不同技術結構的企業。我國是一個后發展中國家,存在多種技術結構,如果在一部分企業利用新技術的同時,也大力發展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就可能使失業程度得到減緩減輕。
所以,應當看到新一輪人工智能帶來的替代性失業問題。我們要看到這個客觀事實,面對它,從而適應它,想辦法解決它,我們的經濟就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既能夠利用新技術提高效率,又能夠滿足人民就業的需求,這是一種較高藝術,需要認真研究和掌握并利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