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昨日的放量高開低走行情后,今日在北向資金的帶動下,市場情緒有所回暖。兩市股指今日早盤持續攀升走高,午后,北向資金轉向流出,兩市股指維持震蕩走勢。其中,科創50指數表現比較突出,午后持續拉升,漲超4%。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兩市成交量再次突破萬億,達到10384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港股恒生指數今日也持續拉升走高,但午后持續維持震蕩走勢。恒生科技成份股表現比較突出,微博漲超9%,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金山軟件等科技股大漲。
半導體板塊爆發
半導體板塊今日反彈大漲,美芯晟、晶升股份、卓勝微、南芯科技、長川科技、華虹公司等多股漲超10%。
消息面來看,據商務部發布的消息,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京與來訪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舉行會談。王文濤重點就美國對華301關稅、半導體政策、雙向投資限制、歧視性補貼、制裁中國企業等表達嚴正關切。雙方宣布在中美兩國商務部之間建立新的溝通渠道,成立一個工作組,由中美副部長級和司局級政府官員組成,并有企業代表參加,以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此外,雙方還啟動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機制,作為解釋各自出口管制制度和改善溝通的機制。
8月份以來,國內多家半導體設備企業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盡管過去一年半導體產業步入下行周期,多家企業受消費需求疲軟拖累,導致上半年整體業務、財務表現不佳,不過,國產半導體設備企業普遍在上半年取得較好的業績表現,營收、凈利潤雙雙大幅增長。
國金證券發布研報稱,隨著下游需求逐漸復蘇,半導體行業有望乘上周期順風車,疊加國產替代空間廣闊,發展自主可控之路正當時。該券商表示,持續看好英偉達和AI受益產業鏈;封測行業觸底持續進行,底部反轉或將到來;受益于自主可控疊加“量價雙增”,半導體測試行業市場規模有望快速擴容;半導體量、檢測設備國產替代空間大,下游客戶重點加速導入;存儲器方面,現貨價已連續兩周不跌,原廠去庫有望加速,手機、PC邊際改善,終端庫存基本出清,下半年服務器需求或加速改善。
汽車零部件板塊掀起漲停潮
汽車零部件板塊今日同樣表現搶眼,星源卓鎂實現20%漲停,精鍛科技、恒帥股份、德邁仕、紐泰格、貝斯特、維科精密、美力科技等多股漲超10%,光洋股份、亞通精工、征和工業、浙江世寶、明新旭騰、中馬傳動、拓普集團等多股漲停。
消息面上,第二十六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于25日開幕。作為國內四大A級車展之一,本屆成都車展占地超過20萬平方米,分布在11個展館內,共有129個品牌展出近1600款車型,涵蓋了德系、美系、法系、日系、韓系、合資以及自主品牌。
乘聯會發布的信息顯示,2023年7月的世界汽車銷量達到715萬臺,同比增6%。2023年1-7月的世界汽車銷量達到4960萬臺,同比增長10%。由于芯片供給改善,世界汽車行業的運行明顯改善,導致國際車企銷量改善。2023年中國車企的世界累計份額達到32%。
民生證券認為,7、8月為車市淡季,車企開啟降價促銷競爭,成都車展有望提振需求,靜待金九銀十催化板塊行情。從當前各車企表現來看,終端價格相對平穩,且年初終端表現已表明價格戰易引起終端觀望情緒,影響放量。后續伴隨著金九銀十汽車消費旺季來臨,以及問界、理想和小鵬等新勢力逐步推動城區NOA上車,智駕體驗迭代升級,強供給刺激加速來臨,終端消費有望持續好轉。
消費電子走出“寒冬”?
伴隨半導體板塊大漲的還有消費電子板塊,傳音控股、飛榮達等漲超10%,智迪科技、瀛通通訊、瑞瑪精密等多股漲停。
消費電子龍頭立訊精密昨日晚間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79.71億元,同比增長19.53%;凈利潤43.56億元,同比增長15.11%;扣非凈利潤41.54億元,同比增長22.48%。公司上半年消費電子業務逆勢增長,同時新興業務汽車及通訊板塊分別實現51.89%及68.42%的增幅。
立訊精密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70.4億元-76.8億元,同比增長10%-20%。
國金證券認為,電子基本面在逐步改善,9月蘋果及華為將發布新機,產業鏈在積極備貨,消費電子庫存合理,三季度業績在新機需求拉動下,業績有望積極改善,中長期來看,Ai有望給消費電子賦能,帶來新的換機需求,目前手機、電腦廠商正在大力開發Ai應用,有望逐漸落地。看好需求復蘇、Ai需求驅動及自主可控受益產業鏈。
科創板傳出大消息
今天,科創板猛漲,據一些財經大V發布微博稱,“資金猛攻300、688的票,科創板最近傳聞要降低門檻了。”
其實,關于科創板降門檻的傳聞由來已久。今年7月,高層會議指出,要活躍資本市場,而降低科創板門檻就被市場視為活躍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實上,去年5月13日,證監會正式下發《做市規定》,上交所也同步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實施細則》,并公開征求意見,系列舉措正是為了增加個股流動性、抑制價格大幅波動。彼時,就有人提出,要降低門檻。但從后續情況來看,當時,做市業務細則剛剛結束征求意見,并不具備充分的理由密集推出相關措施以刺激流動性。
2023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滿4周年,板塊整體運行平穩,相關創新制度已經過市場檢驗。但不少科創企業、創投股東認為,當前科創板還存在交易門檻高、流動性不足等問題有待優化,以進一步增強科創板的吸引力。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曾表示,科創板5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創板的流動性,科創板準入門檻的降低將是一個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