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取得經濟增速6.8%的成績,這已經是中國連續11個季度經濟增長率穩定在近似區間,表明中國經濟步入經濟中速增長平臺,折射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與韌性。
同時,我們更需要注意到,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在上升、逆全球化潮流顯現,保守主義、保護主義、民粹思潮、排外行為不斷。近期的中美“貿易戰”中,美方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及相關企業的“精準打擊”,暴露出我們在集成電路、操作系統、機床母機、精密制造裝備等基礎性關鍵領域還缺乏核心競爭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仍然極其匱乏。
十九大明確了當前國企改革的目標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國有企業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了經營績效。下一步,需要緊抓時機推進實質性改革,通過國有資本的有序進退實現結構性優化調整,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和新空間,為實現改革目標而持續努力。
新時代的國企改革發展對內要促進公平競爭、對外要利于企業培育全球競爭力,兩大主攻方向是“以管資本為主來完善國資管理體制”和“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來轉變國企經營機制”。完善國資管理體制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供了條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國資管理體制提出了“管資本”的能力要求。兩者交互影響,構成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兩大主翼。下一步,要構建重視投資收益的國資管理體制,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提供基礎環境,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國企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提供重要途徑。
更長遠地看,國企改革要以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效率和國家經濟競爭力為目標,構建國民共進、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也就是說,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目標不能就國企而論國企、就國資而論國資,要超越國資國企的本位目標,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以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效率和國家經濟競爭力為目標,以提升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構建國民共進、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在推動經濟增長與轉型、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還要認識到“人”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推進國企改革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釋放人作為“主動資產”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必須尊重“活資產”驅使“死資產”、“主動資產”駕馭“被動資產”的客觀規律,改變過去重視國有資本和物質資本、輕視人力資本這一“主動資產”的重要性、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等慣性思維,促進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有效結合。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千頭萬緒,必須抓住“人”的問題這一“牛鼻子”。只有人力資本與國有資本相得益彰,才能有效提升國有資本效率,實現有質量、可持續的保值增值;只有釋放“人”的積極性,激發創造性勞動,才能有效推動國企改革發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此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要主動適應競爭政策逐漸確立基礎性地位的趨勢,要更加注重尊重市場規律、商業原則和國際規則。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從國有企業群體中成長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