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糧食走廊”的重啟剛剛讓全球糧食市場長舒一口氣,小麥及玉米價格紛紛從高位回落,然而現在壓力又來到了印度大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國的印度,今年由于部分地區缺少降雨,其中包括占大米總產量四分之一的西孟加拉邦和北方邦,導致大米總種植面積減少了13%,或將創下三年來最低水平。
考慮到印度占據全球大米貿易的40%,貿易商擔心印度大米產量的下降或將引發出口限制。
而一旦出口量下降,可能會對依賴大米為主食的全球數十億人口造成巨大影響。尤其是對于那些人口眾多但糧食安全存在隱患的國家來說,大米出口限制一旦導致國際米價飛升,他們將站在風暴第一線。
目前市場擔憂情緒已經開始助推部分品種大米的價格上沖。
媒體稱,大米出口商Sponge Enterprises Pvt.的董事Mukesh Jain表示,在過去兩周,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等主要大米種植地,部分品種價格已飆升超10%。他預計到今年9月,大米出口價格或將從目前的每噸365美元上漲至400美元。
針對印度大米的種植情況,部分科學家仍持有樂觀預期,認為接下來仍有時間繼續種植水稻,并彌補之前的產量不足。他們預計到8月—9月期間降雨或將恢復正常,可能會提高大米產量。
然而對于這個觀點,也有人持有悲觀態度。
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教授Himanshu認為,大米價格正在承壓:
7月中旬之后很少播種,因此不太可能出現(產量)復蘇的希望。
而除了引發出口限制之外,印度接下來的通脹情況也引發市場關注。
野村控股經濟學家Sonal Varma認為,如果地區間持續出現不同水平降雨量,可能會對作物生產造成沖擊,對經濟增長和通脹水平構成不利影響。
高企通脹可能雪上加霜 印度央行本周步履不停
重要糧食作物價格攀升,可能會讓已經高企的印度通脹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印度通脹持續超出其央行的法定容忍上限(2%—6%),致使印度央行連續兩次上調關鍵利率以遏制物價上漲,共計加息90基點。
此前在6月8日,印度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4.90%,超出市場預期的4.8%。
并且印度央行還將年度通脹預期從此前的5.7%上調至6.7%,此前官方聲明中“保持寬松貨幣政策”的措辭則被刪除。
印度零售物價指數(CPI)曾在今年4月觸及7.79%,僅次于1991年9月創下的16.31%的歷史紀錄。但是隨后逐步回落,6月CPI同比增長7.01%。
但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通脹依舊處于高位,以及盧布貶值抵消掉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今年印度盧比匯率跌幅達到5.5%),市場預計印度央行本周或將進一步加息。
研究機構TS Lombard的印度研究高級主管Shumita Deveshwar在本周二接受采訪時表示,印度央行本周或將繼續加息。但是和市場預期的加息50基點有所不同,他認為印度央行或將加息25-35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