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文|《財經》記者 張云
編輯|楊秀紅
【資料圖】
一種名為“苯甲酸鈉”的食品添加劑令市值3000多億元的海天味業(603288.SH)接近跌停。
9月30日,有市場消息稱, 經對比,海天味業在國外售賣的海天醬油配料表上沒有添加劑,只有水、大豆、小麥、食鹽等天然原料,而在中國售賣的除了天然原料之外還有較多添加劑,在產品質量上存在雙重標準。
10月9日晚間,海天味業發布公告表示自己并未“雙標”:海天味業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國內作為公司最大的消費市場,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同時,國內的產品線種類更為豐富。
海天味業證券部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海天味業在食品添加劑方面完全按照國家標準嚴格要求,相關事宜在聲明、公告中也敘述得非常詳細,下一步會注意對消費者進行相關內容的科普。
該事件發生前,海天味業市值3000多億元,被市場稱為“醬油界的茅臺”,10月10日A股開市,海天味業市值減少了9.35%,最終收報75.08元/股,放量成交16.23億元,年初至今下跌了20.77%。
海天味業并不是唯一生產醬油的A股上市公司。另一家從事醬油、食醋等調味品的上市公司——千禾味業(603027.SH)則開盤漲停,封單額一度有16億元左右,同樣開盤漲停的還有生產味精的蓮花健康(600186.SH)。
Wind(萬得)數據顯示,公司主營產品中包含“醬油”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涪陵榨菜(002507.SZ)、加加食品(002650.SZ)、上海梅林(600073.SH)、恒順醋業(600305.SH)、星湖科技(600866.SH)、中炬高新(600872.SH)、千禾味業、海天味業等。
主營產品中包含“醬油”的A股上市公司
《財經》記者查詢了海天味業官網與線上主流電商渠道,海天味業確實有標注為“零添加”的醬油品類,且線上線下渠道都有鋪貨,但是“零添加”品類價格約是非零添加品類價格的2倍。同時,多個線上渠道中的千禾味業產品出現了缺貨。
多家機構發布研報認為, 該事件會影響海天味業短期走勢,但長期價值不變。
醬油食品添加劑涉“雙標”?
旗下產品被質疑的9月30晚間,海天味業緊急發布了聲明,回應稱海天所有產品都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產,并且隨時接受國家及各級食品安全主管部門的常態化監督和檢查。
然而輿論并未因此平息,10月4日,海天味業再次發布聲明強調,海天產品的內控標準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遠高于國家標準,同一品質的產品,國內國際的內控標準都一致。
海天味業表示,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國的食品制造中,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無一例外。各國對食品添加劑均有明確的法規標準,這些標準本身并沒有高低之分、優劣之別。
同時,中國調味品協會也發布聲明稱,國內外標準有不同,但沒有高下之分;中國食品添加劑的管理實行嚴格的審批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限量要求全部經過權威機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并被證明是安全可靠的。
10月9日晚間,海天味業發布公告表示,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
對此,有消費者對《財經》記者表示,海天味業確實有零添加的產品,線下的就在超市臨近其他海天產品的貨架上,價格稍高于其他產品,因此購買的時候自己很少會選擇購買該類產品。
《財經》記者查詢了海天味業官網, 海天味業將零添加的產品歸類為老字號系列。記者同時查詢了線上主流的電商購買渠道,也可以買到海天味業的零添加醬油產品,但價格較其他產品高一點。
記者也查詢了千禾味業旗下產品,在食品配料表中也存在食品添加劑,但是并沒有引發爭議的苯甲酸鈉,同時多個線上電商渠道中的千禾產品出現了缺貨。
作為海天味業競爭對手之一的千禾味業市值僅有159億元。10月10日開盤,該公司一度有16億元的封單額,盤中因大盤拖累,短暫有開板,最終以漲停收盤。
主營味精的蓮花健康則是另一家漲停的調味品上市公司。其他醬油制造企業開盤表現也較好,如加加食品高開9%左右,但大部分隨后跟隨市場回落。
根據上市公司中報數據,海天味業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35.32億元,同比增長9.73%;歸母凈利潤33.93億元,同比增長1.21%。千禾味業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0.15億元,同比增長14.56%;歸母凈利潤1.19億元,同比增長80.56%。
短期內消費者可能遷移
根據海天味業中報數據,截至今年6月30日,一共有476家基金持股1.07億股海天味業,占流通股本的2.32%。
具體機構方面,景順長城13只產品合并持有1645.14萬股居第一位,華夏基金14只產品持有1617.67萬股居第二,泓德基金13只產品持有1215.35萬股居第三。
景順長城持股明細
由于基金扎堆,賣方研究機構對該事件也及時出具了相應的研究報告。機構普遍認為該事件會影響公司短期走勢,但長期價值不變。
針對“雙標”等質疑,中郵證券分析認為,不同國家食品標簽要求基本相同,但可添加范圍略有差異。主流國家均要求食品配料表中明確標明直接或間接的添加劑等成分,其中歐盟最為嚴格,其規定在食品制造、加工、配制、處理、包裝、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可以預期該食品添加劑或其副產物會間接成為食品一部分的物質也需標明。
中郵證券認為,食品添加劑有安全使用范圍。根據食品添加劑常規用量及人體每日安全攝入量,醬油中添加的苯甲酸鈉常規添加含量普遍為1g/kg,以成年人60kg體重計算,對人體產生危害需在一天內最低需攝入38.82g苯甲酸鈉,對應需要攝入39kg左右醬油。因此在日常醬油使用環境下,伴隨產品攝入的苯甲酸鈉含量對人體難以造成傷害。
食品添加劑安全適用范圍
《財經》記者查詢了國家衛健委官網,山梨酸鉀與苯甲酸鈉都作為食品添加劑中的防腐劑使用,也有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知乎上一位認證為“中科院生物學博士”的用戶點評苯甲酸鈉時認為, 該物質并不是一類致癌物,但超標使用會產生一定的毒性,因此苯甲酸鈉在大量攝入的食品中正逐步被山梨酸鉀取代。但相對于飲料類可單次大量攝入的食品而言,醬油每次的攝取量是有限的。
《財經》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海天味業,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未來會考慮就食品添加劑向消費者進行科普。
西部證券認為,本次輿論風波不涉及食品安全事故,海天味業的終端陳列不受影響。“與三聚氰胺事件和白酒塑化劑事件不同,此次添加劑事件屬輿論風波,不涉及食品安全事故。添加劑在食品加工制造業中被廣泛使用,可提高食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改進食物的感官特性。在符合相關標準的前提下,添加劑的使用是安全、合法的。從零售端來看,預計使用添加劑的產品在終端大概率不會面臨下架等強制措施。”
同時,西部證券表示,短期內可能對海天味業C端(個人端)消費者產生更換品牌的影響,但B端(企業)消費者幾乎不受添加劑風波影響。
中郵證券也表示,添加劑“雙標”事件或短期導致消費者品牌遷移,“短期消費者情緒釋放下,C 端可能出現品牌遷移,廚邦、李錦記、千禾等品牌短期有望承接部分消費者品牌遷移帶來的需求。其中,全產品線均為無添加的千禾味業,產品特點顯著,契合消費者當前訴求,短期有望受益” 。這也造成了競爭對手之一的千禾味業近期走勢強勁。
“但同價格帶競品配方趨同,伴隨行業公司對醬油生產加工、添加劑成分科普,消費者認知加深后,需求有望回流。”中郵證券認為。
實際上這并不是國內食品飲料領域第一次因為添加劑而陷入質疑的旋渦。2008年三鹿奶粉引發了三聚氰胺事件,該事件還波及了伊利與蒙牛等頭部公司,乳制品相關的上市公司走勢短期都受負面影響而走低。
2012年,白酒行業曾經遭遇過塑化劑風波,酒鬼酒被查出塑化劑超標2.6倍,此后整個白酒板塊也遭遇了資金打擊。
塑化劑事件發生前后酒鬼酒走勢
上述兩個行業此后都加強了食品安全的監管,板塊中不少股票在事件后創出了歷史新高。
中郵證券認為,本次事件對醬油行業將有深遠影響,“網絡端輿論助推消費者強化醬油認知,將加速產品結構升級進程。行業的尾部公司面臨需求端標準提高后的技術、產品升級帶來的成本壓力,并逐漸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同時行業格局也發生一定變動” 。